看精彩的舞龙比赛,看绚丽的高空焰火,看盛大的元宵舞会,看充满民族风情的苗族同胞踩山节……昨日元宵佳节,川南各地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热热闹闹过大年。宜宾:舞龙傍上江南style
华西城市读本讯(实习记者 江瑶 摄影 周瑜原)昨日下午2点,宜宾老城区合江门广场“第十一届迎春舞龙大赛”正式开赛。来自翠屏区李庄、邱场、牟平等13个乡镇的舞龙队汇聚一堂闹元宵。最后,李庄镇代表队与思坡乡代表队一举拔得头筹,成为“舞龙冠军”。
昨日下午2点左右,合江门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场外的大树小树几乎都爬满了人。“快下来,危险!”现场保安都忙着招呼爬到树上“观战”的市民。
现场,李庄舞龙队的草扎舞龙在比赛队伍中格外显眼,不少观众也是分外青睐这条“不寻常”的龙。“草龙是正龙,我们李庄的草龙舞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哦!”来自李庄的朱女士介绍。据了解,李庄草龙舞相传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宗场舞龙队则加入了一些小心思:穿溜冰鞋上阵,背景音乐是“欧巴江南style……”传统的舞龙配乐变成江南style舞曲,让现场观众都兴奋地舞动起来。
同步 宜宾屏山新城首庆元宵
华西城市读本讯(兰锋 曹鹏 杨勇 记者刘希蒂)昨日,宜宾市屏山县举办“美丽新城,欢乐元宵”2013年元宵节群众文化活动,为新县城的移民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这也是搬迁到此的居民在新县城度过的第一个元宵节。
昨日上午10点,屏山县2013元宵活动在舞龙、牛牛灯、花船表演拉开了演出序幕。演出现场人山人海,数千学校师生和移民群众早早地来到现场观看演出。
“今天这个活动办得好,我们老百姓很喜欢,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在现场兴致勃勃地观看表演的群众罗亮高兴地说。
泸州:在家门口就能看焰火
华西城市读本讯(记者 袁静)昨晚,泸州市举行元宵焰火晚会,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在百子图文化广场没有设观礼台,燃放的焰火也有所减少,而且以高空焰火为主,燃放观赏区覆盖城区大部分面积,市民在市内各处均可观看。
昨晚,百子图广场少了以往元宵节的拥挤。家住大山坪的王先生说,“我记得去年元宵节,百子图广场挤满了看烟花的市民,特别是观礼台上,很多市民为了占到一个看烟花的好位置,挤得很累,看烟花的心情也大打折扣,今年没有设观礼台,市民在家门口也能看烟花,也减少了很多安全隐患。”
今年元宵节烟花燃放的3个燃放点分别为泸州城西公园附近工地、龙马潭区鱼塘镇琴台路附近的工地及馆驿嘴对面茜草坝江滩地。与去年的燃放地点相比,今年撤销了百子图对面的双桂广场燃放点,还增设龙马潭区鱼塘镇琴台路这一郊县燃放点。泸州龙马潭区鱼塘镇的毛贤蓉,昨晚便在自己家门口目睹了元宵烟花的绚丽。“以前,像我们这些住在郊县的市民只听得到声音,很难目睹烟花的身影,今年的烟花以高空烟花为主,又在城区郊边设有燃放点,住在城郊也能和家人一起看烟花。”
同步
泸州市民放风筝度元宵
华西城市读本讯(记者逯望一)放弃喧闹的烟花炮竹,众多泸州市民选择放风筝来欢度元宵。昨日的泸州百子图广场,连巴螂、蜈蚣虫、花蝴蝶、“王”字头等布质风筝在春风中翩翩起舞。今年已70高龄的魏显良对牛皮纸风筝情有独钟,他说,过去都是自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已不好使。如今市面上,纸质风筝已难觅踪影,魏大爷也只能买一只化纤布做的凑合,“现在放风筝,就是放一种心情。”
自贡:千名演员歌舞闹元宵
华西城市读本讯(实习记者 孙懋林摄影报道)22日下午,作为自贡市春节文化活动的压轴大戏——贡井区2013年“鼓舞盛世·欢天喜地闹元宵”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在区体育场举行,现场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当日下午2点30分,来自自贡五宝镇、桥头镇、莲花镇等乡镇的上百名群众身着五彩的表演服装,以龙灯、狮灯、牛儿灯、采莲船、大头娃娃等传统民俗表演形式,绕场一周向观众巡回拜年。随后,一台由1200余名演职人员精心奉献的文艺演出隆重上演。鼓舞《鼓舞盛世》、杂技《深呼吸》、歌伴舞《井盐故事》、绸扇秧歌《中国红》、大合唱《天车印象》等节目,把活动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
簇拥在人群里观看表演的王大妈挤得满脸通红,她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我每年都要来看闹元宵的活动,今年的节目比往年更好看,演员们都演得好卖力!”
古蔺宝佤山 苗族同胞歌舞迎春
华西城市读本讯(实习记者 杨建均 摄影报道)2月22日至24日,“2013中国·古蔺·大寨宝佤踩山节”在泸州市古蔺宝佤山举行,成千上万的人们齐聚宝佤山,让原本寂静的宝佤山变得热闹非凡,“蝶飞宝佤,踩山迎福”。
刚上宝佤山,成群结队的苗家姑娘,手捧苗家米酒,热情地往客人嘴边送。一碗碗米酒,把苗家姑娘的热情好客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年踩山节,好戏一出接一出,总让人过目难忘。在民族风情展演竹竿舞《舞跃年华》中,很多客人在不知不觉中也被“卷入”节目。在苗家姑娘们的搀扶下,客人们来回穿梭于打开又闭合的“竹竿阵”,一时间音乐悠扬笑声阵阵。
“我来自泸县,听说这里有踩山节,专门赶过来观赏,非常精彩。”来自泸州市泸县的石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