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开“平坟”心结
去年,河南周口平坟事件曾引发热议;春节期间,当地一些民众自发复坟,再次引来关注。
人民日报评:在殡葬改革上,当地有自己的考虑,能够增加耕地、集约使用。不过,一定范围内的复坟,也让人看到还有不少民众心结尚未解开。毕竟,封坟护墓、慎终追远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更何况,平坟复坟来回折腾,最终损害的是共同利益。
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要求的,“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解开围绕平坟的心结,还须以更诚恳的姿态,多倾听群众声音,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官员融入微博才能克服恐惧
一家杂志对2000多名中西部党政干部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五成的人或多或少存在“微博恐惧”心理。隐私被曝光,小事被搞大,“误伤事件”让无辜者“躺着中枪”等,最让他们担心。
京华时报评:促使微博进入更加良性的轨道,释放更多的正能量,只能靠我们每一个人。其中,官员是一个重要群体。在相当意义上,官员既是微博晾晒的对象,又可能是微博生态的改变者。这种无情晾晒,首先源于官员社会政治生活的不透明性、不公开性。如果官员都能融入微博,活跃于微博,成为微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公众良性互动,无辜官员又怎可能轻易被击中呢?
“中国守财奴”有几多无奈
收入增加,钱包却攥更紧。北京房山区的郭先生没别的爱好,就爱看存折的数字往上涨。他不抽烟喝酒,给老婆买件15元衣服算“挥霍”。近年来,这个工薪家庭靠省钱买下4套房2辆车。
重庆晨报:小说中的葛朗台先生可以半夜里把自己一人关在密室,“爱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现实中的中国式守财却并不能真正守住财富。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财富却悄悄地从指缝中溜走。破解“中国式守财”这道社会命题,需要政府拿出大智慧。稳控房价物价,完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流动,从而帮助守财一族减压,给予他们信心。
“到此一游”的陋习何时休
“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这两天,一条微博引来关注。原来,几天前,故宫工作人员巡视时发现一口缸被人偷偷涂写了一行字。由于没能“人赃并获”,于是将此事发到微博上。
广州日报评:随便在哪个景区,都可以看到“到此一游”的丑陋“涂鸦”,有的甚至将此带到了国外。要想提升国民的旅游休闲品质,首先需要摒弃的就是这陋习。日前《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实际上也对当前的旅游方式和休闲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需要国人抛弃“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的“到此一游”心态,真正把旅游休闲当成生活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