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回家过年孤寡老人咋办》后续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明宇实习记者王海燕摄影郝飞@华西都市报:
昨日上午,本报征集的2名义工走进社区,在新年来临之际,为社区孤寡老人送上温暖的祝福。今日,第二批3名志愿者将走进高新区和青羊区2名孤寡老人家中,话话家常,陪他们过一个温暖的新年
与往常不同,昨日上午,成都锦江区交子社区孤寡老人肖德铨大爷家里好热闹,本报征集的两名春节期间照顾孤寡老人的大学生志愿者杨丹和姜莱来到肖大爷家里,为老人装饰屋子。
两名志愿者在屋内系上中国结,陪大爷摆龙门阵,惹得肖大爷笑声连连。
今日,第二批3名志愿者将走进高新区联谊社区和青羊区过街楼社区两名孤寡老人家中,照顾他们,和他们做伴。
意外之喜 婆婆找到小老乡
早上十点,志愿者杨丹和姜莱先到了交子社区蔡婆婆家,蔡婆婆看见志愿者,忙招呼她们进屋,还端起桌上的盘子,抓了一把花生塞进志愿者手里。
蔡婆婆平时一个人住,家务事都靠邻居和亲戚来帮忙,不过每年春节,大家都要回家过年。“我平时每月会来看婆婆一次,但明天就要回老家了。”蔡婆婆的干侄女郭女士说,老人身体不好,还有些晕车,春节时无法跟着她回老家。
聊天时,蔡婆婆意外得知,志愿者杨丹竟然是自己的老乡。“我和婆婆都是资中人,好亲切”杨丹说。遇到小老乡,蔡婆婆更是打开话匣子,还翻出老照片,和杨丹分享。
装饰房屋志愿者系上中国结
两名志愿者随后来到和蔡婆婆同住一个大院的肖大爷家里,“父亲在我小时候就去世了,1992年母亲也过世了,此后,我就一个人生活。”肖大爷有个习惯,白天会把家里大门敞开,他说,打开门是希望有人路过能来看看他,“家里总静悄悄的,不舒服。”
志愿者们拿出早已准备的中国结和一束红梅,打算帮老人的屋子增添点年味。“大爷,中国结上有出入平安,希望你一直平平安安。”姜莱把中国结挂在老人床头,一束红梅则立在老人电视机的旁边,让白色的墙面一下喜庆了起来。
两名志愿者随后花了一个多小时,将大爷家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立即评志愿者精神的新实践
春节将近,家政人员大批返乡,由此导致“孤寡老人无人照顾”,这个问题终于获得了很好的解决。近年,随着志愿者文化的发育,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无偿服务,造福社会”的队伍。这种民间自发的共济互助行为,一方面与此间文化中深厚的“扶弱”传统相承接;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公民精神的具体体现……其实,一个社会的良序运作,离不开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也离不开市场提供的商业服务,除此以外的空间,恰需要类似“志愿者”一类的民间善意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