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非要出“神题”吗
近年高校自主招生“神题”不断,贡献了“玉皇大帝和如来哪个大?”“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帮谁?”这类考生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求解的题目。
广州日报评:众所周知,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升学考试则还有选拔的功能。为了让考试实现评价、选拔功能,应尽量避免偏题、难题、怪题,否则,就会导致评价出现偏差——做偏题、怪题往往要靠运气,而不是实力。考题的水平,不在于“难倒”、“考糊”学生,而是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虽然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但对考试评价却没有深入研究,包括中高考命题,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成功标准单一,聚会不比也难
春节前后正是各种聚会的高峰期,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近些年,原本为联络同学、亲友感情而组织的聚会,很多都因攀比成风而变了味。
齐鲁晚报评:同学、亲友聚会对人际网络的恢复和维系至关重要,不让攀比炫耀的歪风吹凉人心、吹淡情感,需要改变公众眼中单一的“成功”标准,更需要社会价值观能够复归理性和多元。实现这一点,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自己参加的每一次聚会,都不再因攀比炫耀而变质变味。
“学酒道具”难取信于人
据新华社报道,网络曝光国企珠海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总经理周某等人,一顿饭喝高档红酒12瓶,花费七八万元。但珠海国资委纪委调查回应称,其中6个空瓶是学习红酒知识的道具。
新京报评:回应虽可贵,说服力价更高。对于民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及时调查回应本来是好事,但如果因含混的调查引发更多质疑,就得不偿失了。以这次事件为例,民众关心的本来是国企干部的奢侈消费,可如今调查结果却成了更受关注的“新闻”。可以说,现在公众质疑的已不只是国企老总的奢华消费,还有当地国资委的调查可信度。
驾考潜规则威胁公共安全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湛江市车管所靠收“孝敬费”敛财的40余名考官目前已被调查,背后“大佬”——车管所原所长梁志雄被“双规”,39名考官主动上缴收取的全部或部分“红包”高达2100多万元。
光明日报评:作为驾考的把关者,湛江车管所考官们的集体堕落令人触目惊心。在“孝敬费”潜规则、“红包”利益链的作用下,放行了多少“马路杀手”?把关者的失陷,势必造成交通安全的潜在威胁,给公共安全带来的是深重的忧虑。在这条利益输送链上,无论是行贿的学员、充当掮客的驾校,还是接受“孝敬”的考官,都是在拿公共安全做赌注。面对湛江车管所考官的集体堕落,面对潜规则下形成的驾考利益链,将驾考把关者的权力之手关进笼子就显得尤为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