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要闻 | 002:要闻 | 003:要闻 | 004:要闻 | 005:第一眼 | 006:第一眼 | 008:锐评论 | 009:观天下 | 010:观天下 | 011:观天下 | 013:星娱乐 | 014:广告 | 015:星娱乐 | 016:运动会 | 017:都市汇 | 018:都市汇/成都 | 019:都市汇/社区 | 020:都市汇/大四川 | 021:都市汇 | 022:财富潮 | 023:专题 | 024:财富潮/评论 | 025:财富潮 | 026:财富潮/财经 | 027:财富潮/证券 | 028:房产周刊 | 029:房产周刊 | 030:房产周刊 | 031:房产周刊 | 032:房产周刊 | 033:房产周刊 | 035:房产周刊 | 036:房产周刊 | 037:房产周刊 | 039:房产周刊 | 040:爱家周刊 | 041:爱家周刊 | 042:爱家周刊 | 043:爱家周刊 | 044:爱家周刊 | 045:潮流周刊 | 046:潮流周刊 | 047:潮流周刊 | 048:潮流周刊 | 049:乐淘周刊 | 050:乐淘周刊 | 051:乐淘周刊 | 052:乐淘周刊 | 053:3C周刊 | 054:3C周刊 | 055:3C周刊 | 056:大特稿 | 057:城市读本 | 058:城市读本/读川南 | 059:城市读本/读川南 | 060:城市读本/读川南 | 061:城市读本/读川南 | 062:城市读本/读川南 | 063:城市读本/读川南 | 064:城市读本/读川南 | 065:城市读本/读城事 | 066:城市读本/读城事 | 067:城市读本/读城事 | 068:城市读本/读城事 | 069:城市读本/读城事 | 070:城市读本/读城事 | 071:城市读本/读天下 | 073:城市读本/三江潮 | 074:城市读本/三江潮 | 075:城市读本/三江潮 | 076:城市读本/三江潮 | 077:城市读本/三江潮 | 078:玩乐周刊 | 079:玩乐周刊 | 080:读资讯 | 081:城市读本 | 082:城市读本 | 083:城市读本 | 084:城市读本 | 085:城市读本 | 086:城市读本 | 087:城市读本 | 088:城市读本 | 089:城市读本 | 090:城市读本 | 091:城市读本 | 092:城市读本 | 093:城市读本 | 094:城市读本 | 095:城市读本 | 096:城市读本 |
31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泸州古蔺二郎镇清水村村民甘凤梅,不慎跌入250多米深的溶洞,卡在溶洞150米深处的石缝中不幸遇难。
从3日下午4点到5日下午2点35分,她“消失”的46个多小时里,家人始终没有放弃,一直都坚守在洞口。4支救援队,先后拿起接力棒,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最终将她带回了地面……
华西城市读本第一时间报道了甘凤梅的不幸遭遇,这名4个孩子的母亲的命运,牵动了万千网友和读者的心。联系救援、协调装备、微博直播、网友祈愿……在这46个多小时里,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即便,大家心里都清楚结局或许不会那么圆满,但我们谁也不愿轻易放弃,给她一个仪式般的最后告别。
从5日上午8点30分到达现场,到当日下午2点35分带回甘凤梅的遗体,泸州红十字会山地救援队9名队员,进行了一场历时6个小时的惊险“垂直营救”,代我们完成了这一心愿。
深入150米救援,危险重重。参与这次救援的泸州红十字会山地救援队队长肖兵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平时他们很少会拿起相机,来记录自己的救援过程。但这次破例,是因为在下洞之前,“她(甘凤梅)的家属嘱托,如果实在救不上来,请让他们见上最后一面。”肖兵说,这句话感动了他,也感动现场的每一位救援人员。
“我们当时就想,如果这200多米高度真成为了不能跨越的‘垂直极限’,那么我们也应该为家属减少些遗憾。”肖兵说。
最终的结局,我们都已经知道。甘凤梅重新回到了地面,而这些救援队员们拍下的影像,成为捍卫生命尊严的最有力佐证。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廖金城(图片由泸州红十字会山地救援队提供)
① 救援队员正在进入洞内。
② 站在洞内,救援人员等待救生绳下来。
③救援队员在下洞前,清理装备。
④ 附近居民自发帮忙牵引救生绳。
⑤救援队员正在整理装备准备下洞。
⑥ 第一名救援队员率先探洞。
⑦ 救援队员在洞内150米处,发现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