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年12月07日] -- 财富潮/财经 -- 版次:[02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期召开 城镇化有望拉动40万亿投资
2012年12月07日


明年经济政策六大信号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为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12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被外界视为淡化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的信号。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7.7%,高于年初政府确定的7.5%的全年增长目标。此前,外界普遍分析,中国预计为明年设定的GDP目标将延续去年的7.5%增幅,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不过,随着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外界预计,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不排除决策者设定7%的目标的可能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被视作一年中最重量级的经济工作会议。按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会在当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之间举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2日至14日召开,被称为“史上最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果今年延承前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快可能在下周召开。

明年“调结构”至上
  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定调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时的措辞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今年的会议中去掉了该说法,保留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将“及时作出预调、微调”改成“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兴业银行报告认为,政府强调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很可能意味着明年大放松无望,调结构至上。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企稳回升的现阶段,财政政策的框架不能变,还会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货币政策还会维持稳健的表述,没必要像2012年前半年那样积极释放流动性。
  会议提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对此,有媒体分析认为,决策层此前一般将焦点放在GDP、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期目标上,2013年新增了就业和收入增长两大预期目标,这些预期目标将“软的更软、硬的更硬”。该报道说,一些学者建议将GDP增速目标调低至7%,这样可以向外界传递政府更加注重“调结构”的信息。

刺激消费新招或难出
  未来的经济增长靠什么带动?中共中央政治局4日在部署2013年十大经济工作要点时提到,“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去年的提法则是,“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引导和规范。”
  与去年的提法相比,今年提到了“培育新增长点”,但取消了“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说法;此外,“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取代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这一次对于扩大消费的提法更为具体,“消费领域会通过政策的促进,形成带动力强、增速快的消费品或者服务。”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并未提到扩大居民消费能力。赵萍表示,实现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方式是要解决收入问题,可能在评估过程中,发现扩大消费的难度比培育增长点难得多,实现困难,所以改用“培育增长点”的说法。兴业银行的看法则是,短期内发现“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并不容易,这意味着明年可能在刺激消费上新招难出。

城镇化带动40万亿投资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学习时报》12月3日头版刊发的《释放改革的红利》一文中,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写道,未来10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将能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迟福林还提出,推进投资的转型与改革,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谋求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适应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把投资的重点转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领域的投资上,将会起到多方面的积极效果:能够切实推动人口城镇化进程;能够提振国内消费预期;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和化解社会矛盾。在这方面的投资空间很大。”
  有媒体分析认为,在外需市场可能放缓的情况下,需要扩大内需,近期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已经初见端倪,推进城镇化、发展服务业以及发展中西部仍然是未来的政策重点。 据《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