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教授周同甫去世,享年66岁
3年前,他在昏迷前最后和外界联系,是给学生的一条短信:“明天把博士论文资料带到医院来,我们讨论一下!”
前日下午4点过,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教授周同甫去世,享年66岁。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来了,校长谢和平来了,在美国研修的学生赶来了……他们都是来送周老最后一程的。谢和平校长感叹:“周教授是一个很好的学者,对我们学校贡献很大!”
醉心工作病床上修改论文
跟他生前低调朴实的作风一样,周同甫的遗像只简单地摆放在川大一间员工宿舍。“他的心弦绷得太紧了。”2009年3月,周同甫做了一个视网膜脱落手术。手术一结束,他立即投入工作,家人不准他看电脑,他就偷偷赶车回家把笔记本电脑抱回医院,在病床上修改博士生论文。
妻子钟佑泉回忆,周同甫昏迷的当天早上6点过,他给自己带的博士生发了一条短信:“明天把博士论文资料带到医院来,我们讨论一下!”但没想到这竟成为他临终前最后的遗言。
因为身兼多职,既要坐诊又要上课还要做研究,还有行政职务,周同甫生前睡眠时间很短。“他常常说一句话:‘任何时候,我不会醒着躺在床上’。”钟佑泉说。
医德高尚从不乱开昂贵药方
周同甫的侄女郭曼茵说,“他是一位善良、医德高尚的人。从不乱开昂贵的药方子,更从来不会因为亲戚关系,而让亲友插队看病。”
钟佑泉回忆,曾有医药代表进入周同甫设在华西附二院的诊室推销药品,许以高额回扣利诱,被平时儒雅的周同甫骂了出去。“周老从没吃过医药代表一顿饭,坐过医药代表一次车。”而他曾免费治疗内江的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近10年,只接受过一次家长的礼物——3个红苕。
才华横溢擅长绘画会萨克斯
除了医学学术上独当一面,在英语、音乐、艺术方面,周同甫也毫不逊色,他会萨克斯、小提琴。
“他是一位拥有学术深度、知识面广泛,能博古通今的老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毕业的彭茜说,周同甫是她的硕士生导师。在印象中,周同甫一生都在追求学习,“他曾专修俄语,还自学英语,常常在图书馆看书。60多岁的老教授,阅读英文原著还能一目十行。”
“如果不是从医,他可能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在彭茜的印象中,周同甫生前对艺术也十分热爱,尤其擅长绘画与音乐。记者看到,现场一幅周同甫的自画像栩栩如生,那是上世纪70年代他当知青时,对着镜子自画的油画。
懂得浪漫60多岁还穿情侣装
“……门青山下石,衣裳窈然在,北斗横斜时。”这是周同甫到美国留学时,给爱人钟佑泉写的情诗。
周同甫的父亲是原川大的中文系教师、西南篆刻大家周菊吾。也许是骨子里遗传了父亲周菊吾的文学细胞,他是个非常浪漫的人。他曾经浪漫的幻想,70岁之前就做医学研究,医学教学,70岁后吟诗作画。“我还笑他,70岁之后就去实现他的浪漫主义思想。”
学生彭茜说,“作为60多岁的教授,他还偶尔穿着情侣装,跟钟老师一起牵手走路。”
周同甫的妻子钟佑泉为他写下的挽联是:“毕生锐意进取医教研,孜孜以求大医风范;自幼书画熏陶德才艺,峣峣乎上哲人品格。”大家说,这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概括。
华西都市报记者涂诗薇杜灿摄影雷远东(翻拍)
逝者简介:
周同甫,1946年12月出生,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心血管学组成员,四川省儿科学会心血管专业学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