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摄影张磊
14岁
他写下一封遗书,决定将自己所有完好的器官,肾、骨髓、血液等全部捐献出去,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6年多
刘医生一直帮助邱实控制病情。去年邱实考入四川省卫生学校,刘剑雄开始每个月资助他600元
眉山市丹棱县的邱实在5岁时,爷爷因为心脏病离开他;10岁时,父亲又因心脏病离开他。12岁那年,邱实被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频繁地发病让他痛苦难忍,14岁时,他写下一封遗书,要捐献遗体。
因为媒体报道,邱实来到成都治病,认识了医生刘剑雄。6年多来,刘医生一直帮助邱实控制病情。去年邱实考入四川省卫生学校,刘剑雄开始每个月资助他600元。
上个月,邱实突然发病,经检查需要手术,光是植入式自动除颤仪就要近10万元。为帮助这个家庭,刘剑雄向医疗器械厂家争取到了免费器械,最快下周,邱实就要动手术了。
缘起医生鼓励患病少年
邱实生长在丹棱县的天台村,爷爷和父亲离世后,家里就剩下奶奶和妈妈。12岁时,邱实被查出患肥厚性心肌病。从此,他常常毫无征兆地晕倒,甚至频繁到每天发病两三次,脑袋胀痛、眼前发黑。
14岁时,邱实感觉自己“实在撑不下去了”。“我舍不得眼前的一切,可是再舍不得也不行。”他写下一封遗书,决定将自己所有完好的器官,肾、骨髓、血液等全部捐献出去,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遗书上写着:“我们活着,不应该只为自己。如果活着时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为何不在死前,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在邱实最消沉的时候,希望已经慢慢出现。因为媒体的关注,他被接到成都就诊,认识了刘剑雄医生。在邱实以为自己“快死了”的时候,刘医生鼓励他,他只要坚持吃药,注意饮食休息,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
缘续每月600元助他读书
在刘剑雄的帮助下,邱实开始与病魔抗争。尚未成年的他不适合手术,药物成为控制病情的最佳办法。小学、初中……2011年,邱实考进四川省卫生学校药学专业。邱实的母亲郭孝权说,邱实想学医,但身体不好,她就请刘医生帮忙推荐专业,“他当时推荐的就是药学,还给我说:‘去考嘛,考起我就帮忙。’”
邱实进入卫校后,刘剑雄每个月会拿出600元给邱实做生活补贴。刘剑雄定义自己与邱实的关系,不像是医患关系,要“熟得多”,但也不到“父子关系”。“我希望力所能及让他生活得更好。”每个月,邱实去找刘剑雄开药时,会准时领到这笔补贴。
邱实的病情一直很稳定,他喜欢打篮球,每个月要打两三次,“同学们知道我得病,也不防我。”邱实还有个爱好就是弹吉他,在他的病床边立着一把吉他,这是他2005年花190元钱买的。
缘进为他综合评估手术
好景不长,邱实很快又面临一个抉择。今年11月9日,他在去食堂吃饭的途中突然晕倒,在地上躺了40分钟才转醒。休息了3小时后仍然胸闷心慌,在刘剑雄的建议下,邱实在成都市二医院入院。
综合评估后,刘剑雄决定为邱实实施手术。他说,邱实的心肌肥厚,常人不到1厘米的心肌,邱实的却有4厘米厚,不仅占用了心脏的容积,还导致心脏不能泵出足够血液,让他的大脑缺血、心率失常。
即使手术改善了心肌组织,也无法完全根治“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但如果放任下去,邱实随时可能猝死。经过讨论,刘剑雄决定在邱实的心脏中植入自动除颤仪,遏制心率失常,但这个进口设备的单价要近10万元。
缘深为他申请免费器械
刘剑雄很清楚,10万元以上的手术邱实一家人负担不起,他想到找医疗器械公司申请免费的除颤仪,没想到公司很快同意了。刘剑雄说:“以前我没有做过这种事情,企业觉得对社会算是有意义的事情,已同意并和我们签署了协议。”
最快下周,邱实就要进行手术了。医院也承诺,尽量减免他的手术费用。很快,邱实“过正常人的生活”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他还能去完成接下来的“去帮助别人”的愿望,“以后我还会捐献遗体的。”
刘剑雄说,邱实的病虽无法根治,但面对病痛,医生要做的就是让绝望变成希望。除颤仪需要5年一换,5年又5年,也就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