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9版:成都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2年12月05日] -- 成都 -- 版次:[009]
漂在成都的荷兰人布拉姆:
高楼不远是绿树宜居成都更留客
2012年12月05日


印象成都 成都要比北京和上海小一些,但更宜居一些。我开车往城外走,不久就可以看到青草和绿树。我更喜欢这样的城市,准备在这儿呆一两年。

  

  布拉姆·赫希(Bram Hirsch)今年32岁,荷兰人,去年11月来到中国,是达盟集团(TMF Group)成都公司共享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而达盟集团是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公司,超过70%的世界500强都是该公司的客户。
  来中国一年,他先在上海呆了8个月,又在成都呆了4个多月,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效率”。“这里比欧洲效率高多了。”

成都初印象会讲英语的出租车
  在来中国之前,布拉姆对这个国家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当公司决定把他派到中国时,他的内心充满期待,他想了解这个国家已经很久了。他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些有关中国的只言片语,但他发现有关成都的信息不算太多,甚至不如西安。
  布拉姆对成都真正的印象,是从走出双流国际机场开始的——他带着屈指可数的几个中文单词,搭上了一辆出租车。“我”“你”“他”“你好”“再见”“啤酒”——这就是每天两小时中文课的学习成果。布拉姆觉得,中文太难学了。不过,这并不影响有些小激动的他,手脚并用地和司机交流。
  但司机似乎没办法听懂他蹩脚的中文,最后忍不住问了句:“downtown(市中心)?”布拉姆赶紧点头,消除了所有的不安,他很庆幸,自己搭上了一辆会讲英语的出租车。其实,成都不少出租车司机,都会讲几句简单的英语。
  在出租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人民南路沿线林立的高楼,这时候的成都,才在布拉姆心中真正留下了印记:“这是一个充满光明未来的城市。”

成都细感受高效率城市有绿意
  虽然在成都呆了4个月,但现在的布拉姆对这个城市已经有了更多细微的感受,而不仅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我开车稍微往城外走,不久就可以看到青草和绿树。我来自荷兰,我更喜欢成都这样的城市。”
  在中国的一年,无论是上海,还是成都,给布拉姆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效率”。“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人口不到一百万,但修个地铁,也就两三公里长的路段吧,有可能要修上10年——我没开玩笑!”
  他还认为,成都和印度的班加罗尔有些相似之处,因为都具有很发达的IT产业。在来中国前的两年,布拉姆常常去印度工作,也呆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不过,还是有些不同。比如,成都从来不停电,班加罗尔老停电,真让人受不了。而且,印度的基础设施很烂,跟中国完全没法比。”不过布拉姆觉得,印度人都会讲英语,这让他没有交流障碍,“虽然他们的英语都讲得很糟糕。”他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用英语跟他交流,他就能在成都多交几个朋友。毕竟,对他而言,中文实在太难学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