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摄影刘陈平
十年·探访
一大早,我跟着鄢平来到成都动物园的百鸟苑,开始一天的工作。她的动作很麻利,换好工作服,切苹果、拌饲料到呼唤、喂食一气呵成。
14年来,从鹦鹉馆的饲养员到百鸟苑的“大管家”,鄢平不仅摸清了鸟儿们的脾气,也赢得了它们的信任。不仅见证了动物园从粗放圈养到努力回归“原生态”的历程,更亲历了人与动物之间建立感情、收获感动的无数瞬间。
鄢平告诉我,“这是最好耍的工作,因为和动物打交道,每天都很快乐。”十年·渐变
喂鸟变表演
饲料愈加丰富科学
1998年,刚开始当饲养员的鄢平,工作内容只有打扫笼舍、喂食。
鹦鹉小朋友们每天最兴奋的时刻,就是鄢平提着竹篮来喂食的时候。刚开始时,饲料篮子里只有瓜子和水果。到了后来,篮子里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科学,增加了花生、核桃等坚果,为鹦鹉们增加油脂,虎皮鹦鹉还有小米酥。
更大的改变发生在2000年。那一年,动物园里孵化的一只大白凤头鹦鹉“雪儿”与游人见面,动物园请鄢平开始有意识地培养雪儿跟她做一些互动。
“特技”训练成功只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鄢平说,她并没有刻意去“勾引”雪儿,她对雪儿好,雪儿就来亲近她。
一天早晨,鄢平在打扫笼舍时咬着一小块馒头。雪儿“嗖”地飞过去站在她肩膀上,叼起馒头就“逃跑”。后来,只要鄢平动动嘴,雪儿都要飞到她肩膀上查看一番,企图“抢”点吃的。鄢平花了很多心思去纠正它这个习惯,不过最终她还是“妥协”了,雪儿继续心安理得地“抢食”。
笼子变园子
鸟儿们展翅争生存
2008年底,动物园新建了一个占地2850平米的百鸟苑,有小桥流水,还有许多果树,改变了大鸟小鸟都在笼舍中生存的模式。小鸟们的活动空间增加了,品种也一下子增加了60多种。这一年,鄢平成为了这个园子里的“管家”。
小鸟们会为了地盘和食物上演“无间道”,鄢平也开始动脑筋,改变喂食方式,人为减少“纷争”。
一开始,鄢平把苹果、瓜子仁、花生仁洒在地上。小鸟们就一窝蜂冲上去抢,每次都是凶狠的鹩哥先享用,再轮到其他小鸟,胆小的就只能饿肚子。
后来,鄢平先喂苹果,让鹩哥们先享用,再洒出面包虫,鹩哥会放弃苹果飞去抢虫。这时,贪吃的白喉鸟、噪眉鸟们就可以去吃苹果了。等到鹩哥吃得差不多了,再洒出瓜子、花生,喂其他小鸟。
她把切小的苹果插在比较矮的树杈上,让小鸟抓着树枝、伸着脖子吃;瓜子、花生也变成了带壳的,“它们会努力啄开干果壳,不再饭来张口,也算是种锻炼。”
饲养员变管家
管饭更管环境监控
从养鹦鹉到管理60多种小鸟,鄢平的工作内容更多了,不仅要喂食、打扫,还得消毒,控制苑中大树的高度、溪水的清洁程度。时间久了,她不仅摸清了小鸟们的脾气,也赢得了它们的信任。
每天早上9点半,鄢平一出现,大家就兴奋地飞来飞去。鄢平喊,“快来吃,快来吃!”“开饭了!”没想到八哥、鹩哥有样学样,学会了这两句话。
鸟儿们喝水洗澡的小池子,每周都要大洗一番,以免水质不好导致鸟儿生病。整个百鸟苑,每周都会进行一次科学消毒。鄢平说,百鸟苑不比鹦鹉馆,所有小鸟都在一个区域里面活动,如果一只得了病,就很容易传染其他小鸟。
鸟儿们一旦感觉生病了、不舒服了,就会跟着鄢平亦步亦趋或者挡住她的去路,这时候,鄢平就会蹲下来查看它们的精神状态,并通知兽医来诊治。
而让鄢平更感动的是,虽然三年没有喂养雪儿了,但只要她去鹦鹉馆,雪儿就会扒到她肩膀上,与她大眼瞪小眼。
十年·对话
动物园更加“原生态”
华西都市报:从鹦鹉馆到百鸟苑,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
鄢平:一开始其实情感上最过不去,和鹦鹉的感情很深了。刚到百鸟苑,觉得这些小鸟没有鹦鹉聪明,管理起来不费劲。后来才知道,要花的心思和力气更多了。
华西都市报:做饲养员这么久,会觉得枯燥吗?
鄢平:人家都觉得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不枯燥,我这个工作要和游客打交道,做讲解,还要与动物打交道,观察它们、照顾它们,其实是最好耍的工作了。每天和动物亲近都很快乐,很有激情的。
华西都市报:你觉得这十年动物园改变最大的地方是?
鄢平:动物福利改善很多。这几年好多场馆都改造了,以前动物些都是在笼笼里面,现在猴子爬的地方,鸟飞的地方都变大了,笼舍还有壁画、假山、水流模仿“原生态”。熊猫和企鹅些都有空调房,条件很巴适。
十年·巨变
亲近自然的场所不再只有动物园
自2000年起,成都动物园每年都有新的兽舍建设项目,2008年,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2010年又新建了园林式小游园和地下停车场,为游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动物园之外,健康绿道已成为了亲近自然的新方式。截至2012年4月,成都市建成的绿道总长已超过1170公里,还以绿化为主题新建了6个市政公园。而在乐山,峨眉河生态绿道也已启用。
与自然亲近的场所也在增加。目前,我省已建立森林公园116处,林业自然保护区125处,湿地公园16处。自2006年以来,我省生态旅游收入连年在全国排名第一。
人物印象
饲养员鄢平
从1998年到现在,饲养员鄢平一直都在和鸟儿们打交道。但她说,自己的工作不是喂鸟,而是在“带小朋友”。她平时并不爱笑,但是一说起她的“小朋友们”,脸上就会带着喜悦,话匣子也一下子打开了,说起话来如同小鸟在林间叽喳般,用带着抑扬顿挫的话音,就像一个母亲炫耀自家孩子的各种优秀一般,细数着每只鸟儿的“小性子”。
热帖
《我这十年·百人志》昨日报道了在郫县开老年休养院的刘大顺,不少网友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和华西都市网上表达意见和建言。@刘先生(读者):我好多同学商量,以后集体搬到休养院享清福,让我帮忙打听打听。@阿瓜和阿呆1014:(要像刘大顺)做一个能回报社会的人。
如果您对此还有话说,请继续参与互动,方式为:1、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相关微博中留言评论,或私信@华西都市报;2、进入华西都市网新闻频道(http:// news.huaxi100.com/)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