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4版:房产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2年09月05日] -- 房产周刊 -- 版次:[034]
COCO 为大写蓝光提笔点睛
2012年09月05日

  

□赖黎明
  最近一段时间,什么都用比喻。如果我们把今天的商业社会比喻成一桌酒席,那么最硬的那一道菜,必属“刚需”。诚然,这都是拜房地产所赐!
  现在,无论我们谈论车市、楼市抑或其他工商业领域,忘了说这个词,你可能会被误解成不专业、不用心。就好比,创意产业要归功于今年那部脍炙人口的纪录片,以至于后来总有些半拉子创意人士动辄把“舌尖上”作为某一个IDEA的前缀,就仿佛汉语辞典里今年春天就把它破格增补了进去。
  现在言归房地产,就等于言必“刚需”,它的话题感甚至大过了作为母体的房地产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瞌睡遇见枕头——不得不发生的事情。但凡对眼下中国房地产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有所了解的人们,都知道它事出有因。所以说,它绝对不是出自于勇于开拓的勇气,而是发蒙于“逆来顺受”的聪明。
  “刚需”引出的话题远不止于,它衍生出的副产品,有可能悄无声息间就破了楼市的旧命题和旧秩序。有没有这种效果,取决于谁来答题。比如COCO,它让供应者和刚需者双双觉得甘之若饴。我们感叹于COCO系的当市爆红,实际上在感叹它背后那家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对“破与立”的想象力,并且感叹它已然践行到第三部曲……
  早在2011年收官,本报就曾经断言,2012年的楼市主旋律是“思变”和“破局”。看似排比,实为一种因果关系。变从何起?从一个企业家顿悟到作为一个企业的终极目的,然后具体到战略安排的灵活可变性;破从何来?是一个团队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政策宽容什么、客群潜伏区域,从而作出横贯拿地策略、产品定位、营销策划的全面转型和再发挥。
  大破之后需大立。这一点上,蓝光为成都业界乃至中国楼市贡献了一条活例。所谓破与立——破的是那些看似铁律的老套路和旧秩序,立的是新的消费群体、新的产品形态和新的居住格式的建立。很显然,蓝光COCO系的诞生,系统性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至少是正在回答这些问题。
  环顾房企之林,这一现象发生在蓝光身上,并不十分令人惊奇。向来以“快字诀”行走江湖的蓝光,今年初及时修剪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旁枝末节,把主攻方向锁定在“快速决策、高速周转、滚动效益”这一法门上,坚持做市场最喜闻乐见的产品,以城市青年为刚需市场主力,纲领层面提出“永远做顺势而为的企业”……这些都构成了蓝光今年来迅速领跑成都市场的原因,而COCO作为一个市场现象或者一个营销案例,只是领跑者投影到市场的某一段标准缩影。接下来COCO要做的事情,无外乎是把蓝光作为一个大写字体,置于全行业和全体购房者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