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00家,金融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昨日,在由金融时报社、四川省金融学会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天府金融论坛上,成都市金融办副主任梁其洲表示,金融业将成为成都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梁其洲透露,围绕建设西部金融机构集聚中心、西部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西部金融外包及后台服务中心三大目标,接下来将重点发展法人金融机构、新兴金融业以及金融配套产业等。
“我们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各类法人金融机构落户成都,同时做大做强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锦泰保险公司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梁其洲说,同时支持成都投控集团争取寿险、金融租赁、信托等金融牌照,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金融控股集团。
成都还将鼓励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金融仓储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新兴金融业。
梁其洲表示,金融配套产业也将成为下一步发展重点,成都将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及高端后台服务产业的转移,加快与金融业配套的会计、法律、审计、评级等中介服务。
此外,还将积极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积极争取成都高新区成为新三板试点园区。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将加强金融中心资源集聚和辐射的载体建设,将以结算类为重点,提升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同时以金融服务外包为核心,拓展金融产业链。
《中国重点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成都金融发展水平居中西部城市首位,全国第七位。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今年8月发布的第四期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成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也排名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八位。
目前成都有银行58家,保险公司68家,证券期货公司57家,融资租赁、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快速发展,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2011年占成都市GDP比重达到8.5%,金融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8.6%。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