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法院第3次就此案开庭,未当庭宣判
华西都市报记者
儿子:
笔录中表述称,母亲曾多次表示会将公司和股权交给自己,而这次股权转让也是在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是“母亲事后反悔”
母亲:
自己是说将公司职务交给儿子,并未表示要将股权全数转让。自己不怪儿子,一切都是丈夫为了转移两人共同财产而设计的
昨日下午,站在双流县人民法院门口,50岁的何梅显得有些沮丧:最近几个月,除住处以外,法院成了她来得最勤的地方。因为一桩股权纠纷,何梅将亲生儿子,还在读大学的刘栋栋告上法庭。
“我很爱我儿子,但我没办法了。如今,我是有家不能回。”何梅红着眼眶说。
事件起因
自己股权转到儿子名下母亲说不知情告上法庭
何梅的丈夫刘恒是某建设集团公司的总裁,何梅担任该公司的副总裁,同时她还拥有一家绿化工程公司100%的股权。2011年9月底,何梅到双流县工商局办理业务时发现,自己拥有的这间绿化工程公司竟变更到儿子刘栋栋的名下,“法人变成了我儿子,且所有股权也一并转入了他名下。”
发现此事后,何梅找到绿化工程公司核实情况,原来,在9月17日,公司曾出具一份股权转让协议,将公司100%的股权由何梅转让给刘栋栋。9月19日,当地工商部门批准了这次股权变更。
“协议书上的签字是伪造的,章也不是我盖的,整个事情我完全不知情。”何梅说,她一边向工商部门递交反映材料,一边向儿子了解情况,“儿子不见我,我找了好几次才找到他,最后他同意跟我去工商局说明情况,但临场又变卦了。”
何梅将股权转让协议送到成都蓉城司法鉴定中心,要求鉴定签名的真伪。2011年12月26日,中心鉴定得出结论:股权转让协议上的“何梅”签名字迹不是何梅本人所写。
在和儿子沟通无果的情况下,何梅将他告上法庭,要求法院裁定此次股权更迭无效。据了解,涉案绿化工程公司注册资金为818万元。“算上公司拥有的一块105亩的土地使用权,总资产超亿元。”何梅说。
现场庭审
笔录称不同意退还股权儿说母亲知情事后反悔
今年7月13日,双流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刘栋栋并未出庭,其代理律师代为出庭。针对何梅提出的股权转让协议上的签名并非她亲手所写这一问题,对方代理律师没有否认。但提出涉案绿化工程公司系建设集团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有权力对股东进行变更。
昨日下午,法院第3次就此案开庭,并就新证据的提交进行质证。刘栋栋依然没出庭。“我儿子今年8月16日已去美国念书了。”何梅说。庭上,法官宣读了一份刘栋栋的询问笔录,其内容让何梅显得有些伤心。
“我不同意退还股权。”刘栋栋在笔录中表述称,母亲何梅曾多次表示会将公司和股权交给自己,而这次股权转让也是在何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是“母亲事后反悔,将我起诉至法院。”
对此,何梅称,自己是说将公司职务交给儿子,并未表示要将股权全数转让。
经过近两小时庭审后,法官并未当庭宣判。
背后隐情
夫妻感情不和在闹离婚她说都是丈夫指使儿子
何梅说,她和丈夫本来感情很好,从1986年开始,两人白手起家,一起创业,经过十多年打拼,家境逐渐殷实,但夫妻感情却在2008年开始出现裂痕,“主要是因为他的生活作风问题。从那开始就分居了。”
何梅说,2011年5月,她和丈夫彻底决裂,此后,两人又发生了一连串不愉快的事。当年11月,在经历股权变更事件后,她离开了原本的家,并向法院申请离婚。双流县人民法院于今年5月21日作出判决,不同意何梅和刘恒离婚,何梅不服,遂上述至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中。
“我儿子是无辜的,一切都是我丈夫指使的。”何梅说,自己不怪儿子,所有的一切都是丈夫为了转移两人共同财产而设计的,“就是想让我净身出户。”
最新动态母子还有联系“已经和孩子和解了”
昨日下午,站在法院门口,何梅说,虽然自己将儿子告上了法庭,但两人之间还有联系,“8月15日,他去美国之前,我们还见了一面。”同时,她拿出两人最近的合照,“已经和孩子和解了”。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何梅的丈夫刘恒,记者表明身份,对方留下一句“我不认识你”后,挂断电话。(文中人物全系化名)
新闻链接为一套房子闹纠纷七旬母亲状告儿子
据重庆媒体报道,去年1月,重庆开县70岁老太太晏于开和41岁儿子倪某,为一套房子闹上法庭。倪某在一审输掉官司后,上诉到二审法院。
晏于开称,1992年,因儿子无钱建房,母子商量由晏于开出资37800多元,以倪某名义购买了一套建面90多平方米的房子。2007年10月,三峡库区移民,政府还给她的移民房比原房多4.3平方米,由倪某支付补足款2000多元。随后,倪某为母亲写了此房“产权属母亲晏于开”等字样的纸条。
“2010年8月,见房价涨得凶,儿子强迫我以当初购房时近4万元的价格卖给他,遭到我的坚决反对。”晏于开称,由此引发母子之间的夺房官司。
母亲状告儿子只求他常回家看看
去年2月14日,在淮北市杜集区法院,一位七旬老太向法官控诉她在外打工的儿子不孝顺,说儿子虽然每月都按时给她寄生活费,但是她长期见不到儿子备感孤独,把儿子告上法庭的目的就是让他“常回家看看”。后经法院立案调解,这对母子言归于好。
据《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