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吴柳锋)天然、祖传、秘制、消炎等词语,不得用于保健食品名称中。昨日,记者在四川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会上获悉,我省已对保健食品“乱命名”问题进行常态化整治,同时,将专项整治50余种非法添加物质。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张海峰表示,在省药监局保化处的日常监管中,保健食品“乱命名”的查处工作已展开。保健食品清理换证工作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乱用名”的查处将与清理换证工作一并进行。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四川还将在近期对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进行为期8个月的专项整治。据介绍,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包括声称有减肥功能、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辅助降血压等功能的产品,涉及西布曲明、利血平等50余种。 日前,国家食药监局在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命名指南中称,保健食品名称中禁止表达的词意或使用的词语包括: 虚假性词意,如产品中使用化学合成的原料或只使用部分天然产物成分的,表述为“天然”等字样,或名称中含有祖传、御制、秘制、宫廷、精制等溢美之词的; 夸大性词意,如:宝、灵、精、强力、特效、全效、强效、奇效、高效、速效、神效等不切实际的用语; 绝对化词意,如:最、第一、全面、全方位、特级、顶级、冠级、极致、超凡等; 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的词语,如:处方、复方、药、医、治疗、消炎、抗炎、活血、祛瘀、止咳、解毒、各种疾病名称等; 与产品特性没有关联,消费者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纳米、基因、太空等; 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如:性、神、仙、神丹等; 人体组织、器官、细胞等词语,如:脑、眼、心等; 超范围声称产品功能,如补铁类营养素补充剂也不能命名为补血或改善营养性贫血。 此外,其他误导消费者的词语,如使用谐音字或形似字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解的,都将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