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版:证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2年3月23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2年3月23日 ] -- 证券 -- 版次:[ 028 ]
香港股神接手金元比联 外资股东亏3300万离场
2012-03-23

    苦撑五年,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黯然退出中国基金业

    香港惠理基金4050万元接手比联股权,称三年将规模提升至百亿

    在苦撑五年之后,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下称“比联”)最终以4050万元的价格将手中的金元比联基金49%的股权转让给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惠理基金”)。昨日金元比联基金也正式更名金元惠理基金。

    4050万元能买到一家基金管理公司49%的股权,这在早些年的公募基金市场可谓笑谈。

    资料显示,金元比联基金的总规模最高的47.94亿元。随后一直在缩水。2010年年底,金元比联总规模仅为12.51亿元。

    对于一家靠收取资金管理费为生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来说,管理规模日益缩水无疑让公司难以为继。最终比联这个外方股东在五年后以亏损3300万元的代价离场。

    金元惠理基金的全新管理层也于昨日正式亮相。新的管理团队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总经理张嘉宾更是表示有信心在未来三年内将公司管理资金规模提升至100亿元。

    张嘉宾称,惠理基金在中国香港推出了有特色的ETF产品。

    据《第一财经日报》

    香港股神内地折戟

    提到惠理集团,在香港资本市场可谓是无人不知,公司投资总监谢清海更是被称之为“香港巴菲特”。不过,从2006年至今,惠理集团在内地发行了三只私募基金,市场表现却难以服众,这也为本次惠理接手金元比联留下了阴影。

    香港股神谢清海

    惠理集团于1993由谢清海和叶维义创立,从最开始560万美元的资产规模起步,到2010年底,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79亿美元。2007年11月,惠理集团在港交所挂牌,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基金管理公司。

    自公司成立以来,谢清海一直担任公司“旗手”的角色,亲自领导公司的投资业务,拟定发展方向,现任集团主席、投资总监。谢清海一直标榜价值投资,江湖人称“香港巴菲特”。2009年2月,谢清海曾购入中国基建港口15.9%股权,合计7900多万股,平均建仓价才0.11港元。该股在2009年6月初曾攻上0.6港元高位,短短4个月,谢清海就获利4亿港元,回报率高达550%。

    谢清海还是有名的打工皇帝。2007年,惠理集团净利润为14.195亿港元,谢清海分得2.344亿港元,薪金和其他福利约有1922.3万港元,总酬金约2.536亿港元,超越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霍建宁,成为当年香港的打工皇帝。

    惠理私募内地失势

    虽然惠理集团在香港叱咤风云,但是在A股市场,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2006年6月12日,惠理集团在内地发行了平安价值一期基金,谢清海亲自担任基金经理。但是在经历了上一轮大牛市之后,截至今年3月15日,平安价值一期的累计净值也只有2.1465元,与成立时相比仅翻了一番。与之相比,王亚伟掌控的华夏大盘精选的累计净值已经超过了11元,2008年10月才成立的华夏策略精选累计净值也达到了2.242元。

    2011年5月和8月,惠理集团发行了惠理价值一期和惠理价值二期,当时大盘正从3067点开始持续下跌。对风险把控的不力使惠理集团的这两只基金出现了大幅下跌,截至3月15日,惠理价值一期和惠理价值二期的累计净值都只有0.6465元,也就是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两只基金的亏损额都超过了30%,这样的“战绩”跟赵笑云的风云基金有得一比。

    惠理集团这三只私募基金的表现,无疑给未来的金元惠理留下了阴影,在送走比联之后,金元惠理的未来是否会更光明,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锐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