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5日,对于自贡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国家正式下文(国函[2011]70号)批复四川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标志着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区“争创国家级”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此批次升级西部12省市仅有自贡1家,也是继成都、绵阳之后全省第三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四川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1992年经四川省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区以来,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加快各类要素聚集,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上篇
成渝经济区“中部崛起”的自贡国家高新区
“十一五”时期,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自贡高新区),以“二次创业”为契机,以振兴老工业城市经济为己任,全面落实“工业强市”战略,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积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构建起了振兴老工业城市经济的发展载体,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过去的“十一五”,自贡高新区在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0亿元;2011年,自贡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5亿元,同比增长38.4%,占全市比重达25.3%,同时城镇化率近90%,远高于自贡42.62%的水平。
自贡高新区在成渝经济区“中部崛起”,将率先建成川南“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区,并稳步成为自贡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产业集聚的新平台、城市扩展的新载体、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对外开放的新窗口。由于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使该区在全省56个省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名列前茅。
搭乘在“十二五”这列风驰电掣的列车上,2011年,自贡高新区生产总值再创新高,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20.8亿元。这是继2008年突破50亿元大关以后,高新区经济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形势下,仅用3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的历史性突破。
高新产业优势凸显,工业总产值持续翻番
“十一五”期间,高新工业园区累计完成政府性投入20亿元,用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被评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成为全省六大产业园区之一,并跻身“1525”工程特色园区。“园区在2009年实现‘百亿元园区’的基础上,2010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自贡市副市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任远说,2011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96.5亿元。
据刘任远介绍,从2007年开始,自贡高新区在“科学规划、集中布局、产业划分、一区多园”的总体思路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的要求下,着力建设高新工业园区(也称板仓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度显著提高,吸引长征集团、华西能源等一批机械和新材料产业的重点企业入驻落户,落户企业数也由2005年的20户增加到2010年的130户,“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发展,成功实现了园区化和集中化的工业发展空间布局。”刘任远说,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机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设施环境优势明显,一个崭新的辐射中心
“十一五”期间,自贡高新区累计投入政府性资金24.4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先后建成了全市首条景观大道——迎宾大道;首座互通式立交桥——南湖立交桥;首座综合性体育场馆——南湖体育中心,通车里程达11公里,初步形成了南湖生态城东西顺畅、南北贯通的道路交通网络。
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新增绿化面积240万平米和众性休闲娱乐广场2座,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引进世界500强零售企业沃尔玛,“目前,南湖生态城建设已具雏形,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刘任远说,一座崭新的生态园林城市日益凸现,一个崭新的经济辐射中心已在自贡高新区逐步形成。
2010年,自贡高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年均增长15.7%,从自贡高新区获批成立的那天起,民生一直是该区关心的重点,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发展,建立了城乡贫困群众救助和贫困大学生助学等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同时,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教育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成汇东实验学校和绿盛实验学校操场建设、板仓和重滩学校改造,完成汇西小学和绿盛实验学校二期工程建设,启动汇东实验学校三期工程和南湖校区建设。
下篇
打造两基地三中心四大功能区
“两化以”“城”促互动发“园”展,建示范区设新型
过去的辉煌,自贡高新区有理由骄傲,未来的发展,自贡高新区更有理由期待。按照自贡市委、市政府建设成渝经济区西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站在国家高新区战略布局层面,自贡高新区将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走出一条以“园”兴城,以“城”促“园”的产城“两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打破传统规划理念,以‘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的‘两化’互动发展理念为指导,引入‘产城服务融合带’概念,规划建设成渝经济区西南部‘功能强大、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开放创新’的产城互动新引擎。”刘任远说,按照自贡市再造“产业新城”、“自贡新城”的空间布局,全域谋划高新区产业和城市发展构架,着力将科技创新区、产业发展区、宜居生活区、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活配套共融互补,注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同时,用国际视野、先进理念提升规划水平,“目前,高新区正在中规院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委托新加坡山鼎国际公司和美国易道公司,按照‘两化’互动的基本原则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了高新区100平方公里的‘百千’产城互动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再新建30平方公里,实现再造一个‘自贡高新’的目标。”刘任远信心十足地说。
“‘十二五’期间,自贡高新区将更加坚定不移地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按照“五个自贡”的战略部署,建设一个安居乐业的幸福新区!”自贡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曹俊杰说,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就业总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还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全面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并健全基层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和弘扬新时期高新精神,不断提高城市整体文明水平。
项目为抓手、科技做支持,文化为内涵的“两化”魅力新城
“项目是发展的抓手。”刘任远说,“十二五”期间,自贡高新区在统筹项目的规划、引进的同时,抓紧清理园区内不符合产业规划、不符合投资强度要求的项目用地,以‘两化’互动为指导,高标准、国际化、长远性加快完善“四大功能区”的详规编制,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要求,自贡高新区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1513”工程,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领域,技术先进、产品知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传统机械制造向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高端制造转型升级,推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区域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启动建设出口加工区,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壮大。”
文化,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围绕构建“五个自贡”和“建设一枢纽两新城三基地”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自贡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盐文化、灯文化等本土优势文化资源向产业转化。”刘任远说,按照“生态基地、斑块用地、游线串联”的设计理念,以卧龙湖片区为核心,依托山水自然环境,打造“城市绿肾”,建设20平方公里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区域旅游商贸中心,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数字化,将城市数字化管理由建成区向新建成区延伸,由地面向地下延伸。同时,合理布局路牌标示、停车场、信号灯等城市细节,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建成环境生活优美、配套齐全、独具品味的魅力新城,和打造一个“疏密有致、开合有度”的城市立体空间形态,以及“尺度宜人、生态效应”的高品质山水园林宜居环境。杨洪记者罗暄熊强
率先建成川南“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区
按照自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所明确的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战略重点、工作目标和思路举措,高新区将紧紧围绕构建“五个自贡”和“建设一枢纽两新城三基地”的总体要求,以建设“辐射川南、服务成渝、西部一流、全国知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发展定位,以率先建成区域“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区为总体目标,以打造“两基地、三中心、四大功能区”(即国家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中心、产业金融中心、旅游商贸中心;科技创新区、产业发展区、宜居生活区、旅游渡假区)为发展重点。到“十二五”末,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