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版:华西读本·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2年3月23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2年3月23日 ] -- 华西读本·重磅 -- 版次:[ 059 ]
于丹内江行:赏花吃面讲论语
于丹坦言做内江人很幸福,称宁静也是生产力
2012-03-23

    观众认真听讲座。

    于丹讲座现场。

    于丹内江行

    与内江第一次结缘,就吃到了全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做个内江人真的很幸福。

    谈起对内江人的印象:内江的朋友有成都的那种典雅,也有重庆的那种火爆。

    人物

    于丹

    职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品:《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

    简历: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播出专题讲座“于丹《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亲切的笑容,谦虚的态度,和蔼的语气,经常在电视上讲论语,讲孔子的文化学者于丹教授一直以来都给人这样的印象。昨日下午,于丹第一次来到甜城朋友身边,在内江市飘香园林饭店金色大厅,面对面地给千余名观众带来了一场近2小时的“感悟中国智慧品味精彩人生”文化饕餮盛宴。于丹坦言,“与内江第一次结缘,就吃到了全世界上最好吃的面,看过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做个内江人真的很幸福!”

    论景

    “油菜花让我感觉幸福”

    于丹教授昨日上午从资阳一路风尘仆仆赶来内江,一路上,路旁满眼黄灿灿的油菜花一直陪伴着她。对常居北京的她来说,“内江是个好地方,不用太费劲,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一到内江,她还专门到沱江边去,亲近了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油菜花。

    “从资阳到内江,一路上的油菜花让我感觉非常幸福”,于丹坦言,成都和重庆她都去过无数次,但在成渝两地间的明珠内江,却是第一次来,谈起对内江人的印象,她说,“内江的朋友有成都的那种典雅,也有重庆的那种火爆。”

    论食

    “内江面天下第一”

    中午,于丹在内江市大千路的一家小面馆吃到了向往已久的内江面。下午演讲一开始于丹就说,“中午我品尝了内江小面,一两的5块5起,最贵的面不超过10块,碗里却有大块大块的牛肉,这真让北京人羡慕,这些都是内江朋友能拥有的实实在在的幸福。”她回味无穷地表示,内江面食果然名不虚传,如果不是怕吃撑了影响下午的演讲,真想再多吃一点。

    于丹是北方人,却点名要吃带辣味的面,于是主办方给第一次来甜城的于丹点了5种带辣味的面,让于丹每一种都尝一点。于丹说“迟到了全世界上最好吃的面,真想把内江面的佐料带点回去。”

    论学

    “享受学习是最高境界”

    从论语说起,于丹教授将人生中每一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一一道尽。“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比孔子那个时候的人好太多了,不再是年十五而志于学,而是从四五岁就开始上学前班了。”但是比起现代社会的早上学,孔子那个年代的“志于学”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乐趣地学习,是一种享受式的工作和学习。“一个人能够在乐于学习和享受学习同时,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论爱

    一握手就能看出真心

    讲到孔子对于仁爱的看法时,于丹认为一个人要获得他人的尊敬,并且生活得有尊严,“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足以。“大家多读就会知道,论语是一种特别朴素的实践哲学,它从来不说空话,讲的都是可以身体力行的实际的道理。”

    人与人之间见面热情的打招呼,向人握手问好,与人交流时要直视对方。“一握手就能看出一个人真诚与心意,有的人与人握手只是用指尖蜻蜓点水,有的人则不懂得付出给予回握。”于丹说。

    讲故事喻人生:宁静也是种生产力

    “宁静也是一种生产力啊,一个人安静下来能看清的道理就太多了。”于丹说有一个小故事是这样讲的:一个木匠在工作时不小心把手表掉在满是木屑的地上,他一面大声抱怨自己倒霉,一面发动所有的徒弟一起在满是木屑的地上寻找。可是找了半天,仍然一无所获。渐渐地天黑了,于是大家索性去吃饭,酒足饭饱回来之后,木匠发现自己的小儿子竟然坐在门外面拿着自己心爱的表。木匠又高兴又惊奇地问孩子:“我们这么多大人没找到,你一个人怎么找到的?”孩子回答说:“等你们这些闹哄哄的大人都走了,我一个人在黑暗中,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跟着声音过去一摸就找到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内心能否变得辽阔、深邃而明净?能否在焦虑惶恐的时候,用心听见花开花落,看见云卷云舒,听见潮涨潮消和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于丹发问后接着说,“谁能够听得见,看得见,谁就洞悉了各人和世界之间的默契。”

    听众:带孩子来学如何做人

    将近两小时的演讲里,于丹教授谈孔子、谈庄子、谈生命、谈智慧、谈仁爱、谈幸福……她用一贯朴素而又蕴含哲理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让听众听得如痴如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看到现场不少听众拿起手机一直在录音,还有的则认认真真地埋头做笔记。

    “今天我专门带娃儿来的,想现场听听于丹教授的演讲,今天亲眼看到她真的很高兴”,一位家长带着读小学六年级女儿来听讲座,“今天让娃娃专门请了假,我觉得让娃娃来听于丹老师的演讲,学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知识,非常重要。”李英说。

    “今天于丹教授说的内容我之前翻看过很多遍,不过到现场听,更有氛围和激动感。”来自隆昌一中的徐老师对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说。她一直很喜欢于丹,今天能在现场看到于教授觉得很亲切,“于教授举手投足都很有学者和文人的风范和气质。”

    记者手记

    幸福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内心

    以往都是在电视上看到于丹,今天如此近距离地聆听,她一开讲优雅缓慢地语调就迅速让大家进入了于丹的世界,可谓“此调只应于丹有,旁人几人难修得”,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闲适恬淡的气息,我在想,也许这就是长久研究儒道经典养成的修为。

    在演讲中,她几次提到作为一个内江人很幸福,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吃的着的美味牛肉面,可尽情欣赏的油菜花和大自然,滚滚长江天际来的沱江水,这些都是最简单又单纯的快乐。对我们这样的从成都到内江心里感觉落差大的人而言,听于丹一席话,似乎看通透了许多:幸福感不在于周围的环境,而在于人的内心如何去看待和体味,想明白了,也许所有的不快就在一念间灰飞烟灭。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邓丹杨绪熠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