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版:华西读本·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2年3月23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2年3月23日 ] -- 华西读本·发现 -- 版次:[ 070 ]
绝密号谱 见证藏在墙缝中的忠诚
2012-03-23

    四渡赤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年的司号班班长谢金城。

    红军在川滇黔地区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文物,要数四渡赤水纪念馆的《绝密号谱》。

    谢金城老人是这本《绝密号谱》的保管人,他在一次战斗中受伤掉队流落到古蔺县境内,被当地的老百姓收留。

    军号,是军人的语言,是冲锋的号角。在战争年代,部队的前进、后退,左拐、右行,都必须听从军号的指令。军号号谱对于一个部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938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西行漫记》出版,封面上那位红军司号员,迎着朝阳吹响雄壮军号的照片,成为红军时期广为流传的经典图片。

    乌蒙山下,赤水河静静流淌。当年红军用“四渡赤水”在红军战争史上书写了经典的一笔。历时三个多月,辗转川、黔、滇三省,红军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传说和珍贵的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文物,要数红军遗留在泸州市古蔺县境内的一本《绝密号谱》。

    80年后绝密号谱成镇馆之宝

    近日,在太平镇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内,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见到这件“镇馆之宝”。躺在展览柜中的《绝密号谱》,横式小32开本、毛边纸、黑油墨印制。这本80年前印制的号谱,除了纸张颜色发黄和内页略有虫蛀痕迹外,保存完整。

    “为保密起见,这本号谱采用了五线谱(当时一般人不识五线谱)。这本号谱最为难得的是,它是当年红军各军团的总号谱。号谱收集了当时红军各个军团生活、训练、作战等多种曲谱。”泸州市古蔺县文管所原所长王家伟介绍,当时负责保管它的战士,曾留下了一句保密誓词——“失命不失谱”。

    80年前号谱为红军赢得主动

    据档案记载,红军创建初期,各个部队沿用的是旧军队的号谱。由于号谱相同,敌我双方常常发生误会。1930年冬,红军编写了自己的号谱。1931年秋,红军总部正式颁发了新号谱。换用新号谱后,红军可根据敌人的号音掌握他们的新动向,而敌人却对红军的行动摸不着头脑,号谱为红军赢得战场主动权。

    “这本号谱的发现和收藏,对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斗争史、红军军事生活及红军音乐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王家伟介绍,上世纪70年代,这本红军号谱被国家文物局的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对话《绝密号谱》保管人之子

    “父亲死前还对号谱念念不忘”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这本号谱被捐献出来之前,老人(谢金城)曾向你和母亲提起过吗?

    谢荣云:没有!我父亲生前是一个话很少的人,很少讲他参加红军的经历,更没有跟我们提过《绝密号谱》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他把号谱藏在家里,连我母亲都不知情。后来是在他捐献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第一次看到这本号谱。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老人在你们面前,吹过号吗?

    谢荣云:吹过,但只有一次!他把号谱捐献出来后,曾经有一次在我们镇上的晚会上吹过。当时,很多人已经知道他曾经是红军中的司号员,所以就极力邀请他上台表演。我父亲执拗不过,最后上去吹了一段冲锋号。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老人一直都在牵挂那本号谱吗?

    谢荣云:1984年,我父亲去世前的几天,还对这本《绝密号谱》念念不忘。我们把当年政府给他立下的字据拿到面前,他才安心了。

    恪守“失命不失谱”誓言

    他把号谱藏在墙缝中

    如此重要的号谱,为何会在古蔺县境内出现呢?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日前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了谢荣云,他就是当年负责保管这本《绝密号谱》的红军战士的儿子。他为我们讲述了这本绝密号谱的身世。

    时光回到1935年春,红军准备兵分三路西进,从四川泸州、宜宾之间北渡长江。面对敌人的围剿,红军决定挺进川、黔、滇三省地区,并4次渡过赤水河,以迷惑敌人。

    将号谱藏墙缝中

    在四渡赤水战役中,当时担任红军司号班班长的谢金城老人(谢荣云父亲),是这本《绝密号谱》的保管人。在一次战斗中,谢金城老人受伤流落到古蔺县境内,被当地的老百姓收留。

    老百姓担心谢金城老人被清乡团发现,就把他藏到了一个山洞里养伤。等到伤养好以后,谢金城老人才发现他所在的队伍,已经追赶不上。无奈之下,谢金城老人只好留在了当地,并帮着老百姓放羊、种地谋生。

    怀揣着《绝密号谱》,谢金城老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立下的保密誓词。在一次帮老百姓清理羊圈的过程中,他将这本《绝密号谱》用油纸包裹好,塞到了羊圈墙壁上的裂缝中。同时,利用羊圈内的粪便和稀泥,将裂缝封堵严实。

    老号兵恪守誓词

    新中国成立以后,谢金城老人悄悄返回当年的羊圈中,将这本《绝密号谱》取出,并珍藏在自己家中。1958年,古蔺县太平镇成立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并向民间收集文物。工作人员知悉这本《绝密号谱》后,多次上门请求谢金城老人将其捐献出来。但谢金城老人始终恪守着“失命不失谱”的保密誓词,坚持要将其交还给当年的老部队。

    最终,在当地政府立下字据,并加盖公章后,老人才将其捐献出来。至此,这本《绝密号谱》才得以公之于众。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杨元禄廖金城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