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林小明 去年10月,19名重庆游客在凤凰旅游时被当地居民暴打。时隔5个月,昨天,湖南天下凤凰文化旅游投资公司董事长叶文智来渝表示,该州州长和凤凰县县长计划来重庆当面向游客道歉。(3月21日《重庆时报》) 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同理,迟到的道歉可能并非源自内心,而当道歉被挟裹上色彩时,在我看来,除了没有显示诚意外,其它的可能都有所表现。但每当我们收获到廉价的道歉时,尤其在位者表演“重视”的道歉时,往往就轻易地表示了谅解,甚至还有点受宠若惊。这其实更说明了,官本位思维仍未破除,而道歉方是否真心悔改也就相应存疑了。 打人事件发生后,无论是否道歉,它都真实地存在过。就人们常说的那样,信任就像一张纸,即便抚平也会留下痕迹。从凤凰方面的道歉形式来看,或许人们看到的并非出于诚意,而是遭到经济利益下滑的倒逼。为什么这么说呢?从道歉形式上,人们很难看到道歉的实质。 叶文智说:“没想到凤凰人会用这样的方式来伤害游客,特别是伤害重庆人民”。言为心声,这话让其它地区的人感觉到压力了。发生纠纷打斗并不可怕,危险的是没有深植平等观念,以地区划分和利益诉求来选择性道歉,如此这般,其他地区的人还敢去凤凰吗?其旅游不受影响那反倒是个奇迹。 有时度量一件事或一个地域的诚意,更多的不在于语言的花哨,而在于实质性的行动。倘若凤凰方是真心实意道歉,更应做的是当即改正不理智做法,杜绝类似打人事件重演,而不应将赌注押在泛化而轻飘的道歉上,更不应是时隔5个月后的道歉。无论多高层级的道歉,其诚意更应体现在维护旅游环境,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安全感。 做错事就该道歉并改正,只有出于自觉的道歉,才能赢得被伤害者的谅解,而不是预先还去征求领导意见。否则,这样的道歉就有些褪色,有些黑色幽默的杂质,有些让人感觉不是滋味。道歉没有尽显诚意,我相信游客仍会用脚去投票,而“凤凰不仅在重庆,在全国都失去诚信,游客量大大下降”的恶性循环仍将继续,这是完全可以预见的结局,不信咱们走着瞧。 道歉的形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于实质和动机。就像有人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这是基于什么的道歉?是对公理和正义的坚守,还是对经济利益的诉求?若是后者,这道歉就是功利背景下的作秀,是另一种欺骗。倘不厘清这些,这已经迟到的道歉,仅聊胜于无;倘不是内心认识到游客是衣食父母,如此道歉注定将沦为追逐利益的表演,打人事件随时可能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