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版:房产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2年3月2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2年3月22日 ] -- 房产周刊 -- 版次:[ 034 ]
精英刚需 刚需房,也能买到“豪宅”
2012-03-22

    置业特征:有能力支付房款,对房子的品质、环境、配套、交通等要素慎重又挑剔

    越来越多的人最终体会到,买一套小户型用于投资过渡,等有钱了再换大户型改善,其实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因此现在,在所有有能力支付房款的精英刚需阶层中,可以“一步到位”的刚需盘开始流行了。

    社会精英人士 谨慎挑剔

    来自外省的张先生是某外资企业的高管,属于标准的精英人士。“我来成都不久,目前这套房主要是买来居住的,以后结婚生子用的。所以我会从品质、交通、价格、地段、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选择一处比较宜居的,交通便捷的

    房子。”张先生说道。对于张先生这样的人群来说,属于社会精英人士,因此对居住要求较高,对房子的品质、环境、配套、交通等要素都是慎重而又挑剔。

    “细节决定成败,这让精英刚需阶层对细节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不管是环境地段与建筑风格,还是设计与服务,这些细节都是豪宅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类群体的要求实际上也是比较苛刻的,品质、交通、配套等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在精神层面上,他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意识形态都有超前的需求,对社区内交流空间的要求甚至比其他购房者更高。

    刚需产品 也有“豪宅”

    事实上,近年来面向刚需群体设计的住宅产品层出不穷,其强烈的购买意愿,更是促动成都楼市不断挺进的重要动力来源。而诸多主打“刚需牌”的地产项目,几乎无一例外是将小户型、低总价等作为主要卖点。在人们的思维里,刚需群体由于经济能力有限,置业目的较为单纯,对建筑的精良程度也相对要求较低。“买得起就行”似乎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豪宅与刚需之间,更几乎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极端。业内人士还表示,“在楼市低迷的状态下,多数开发商会选择以营销手段来应对,很少有开发商会选择在住宅品质上选择突破。这样既耗费时间,也需要实力,同时也考验一个开发商对市场的精确研判。”

    记者通过市场走访了解到,目前出现的部分刚需性“豪宅”的确也赢得了这类人群的广泛追捧,如中德·英伦联邦从去年7月4日首次上榜至今共32周的时间,就占据了18个冠军头衔。其负责人就表示,为青年才俊们打造一个享有生活尊严的具有高端居住品质的国际化社区,并以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成为目标群体可及的梦想,能满足其不同阶段需求的产品将带给青年才俊们更实质性的利益关爱。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承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