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双城化、婚姻周末化、社交网络多城交叉……
在单一城市生活工作的模式被打破,这群人叫做“钟摆族”
在成渝经济区的大背景下,成渝两座城市正陷入“热恋”
在两地“游走”的钟摆族,正成为两座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钟摆1号
潮汐型
五天成都两天重庆
重庆的吴璟已经在成都工作1年多了,和谐号的开通,让小吴成了“钟摆族”:每周5天在成都工作、两天在重庆生活。小吴告诉记者,她一般是周五晚上乘最后一班动车从成都回重庆,然后周日晚再回成都。
“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小吴说,重庆和成都本来就有相似的文化历史背景,所以她很适应成都的工作,“5天全身心投入工作,两天回重庆陪家人、朋友,这样的生活方式很有新鲜感。”
像小吴这样来回穿梭于成渝两地的“钟摆族”还不少,“公司不少同事都是重庆人,有的在重庆买房,不少人的家人都在重庆。”小吴说,“感觉两座城市越来越近,等以后高铁建好了,两地的距离只有56分钟,两座城市就真的像一座城市一样连为一体了。”
钟摆2号
奔波型
成都男人重庆创业
“对我来说,从重庆回成都,早就没那么兴奋了。”刚从重庆回到成都的邓豪说。
邓豪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5年前,公司内部调动他去重庆工作。现在,他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回一次成都。如今,邓先生回成都,已没有了从前的兴奋感。
邓先生说他刚到重庆时,特别舍不得成都,每次要回家之前都会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早早起床去坐火车。可是现在,成渝两地间交通便利,坐汽车、坐火车都很方便快捷,加上自己的事业在重庆发展得好,去年也买了车,自己就经常开车回成都。
“儿子见我也没那么兴奋了。”邓先生说以前自己差不多三四个月才回家一次,那时候儿子还很小。有一次他回家,儿子叫他“叔叔”。可现在,邓先生常常回家,已上幼儿园的儿子,对他早就失去了“新鲜感”。
钟摆3号
恋爱型
重庆姑娘嫁到成都
“我大学毕业后,就在成都工作,已经快两年了。”杨平是重庆合川人,现在在成都一家网络公司工作。
去年春节,杨小姐留在了成都过年。她说不仅因为她的男朋友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更因为在成都过年,与重庆并没有什么差别,同样的热闹与喜庆。
“在成都过年与重庆一样,大年三十晚上,长辈们都会给我们发红包,预示未来一年顺顺利利。”说起成渝两地过年的风俗,杨小姐说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发红包了,“本来我在重庆家里,父母都不给我发红包了,但是在成都,男友的爸妈硬是发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
另一个让杨小姐备感亲切的节日风俗,就是大年初二开始,去亲戚家串门、拜年。去年,她跟随男友一起,不仅把成都市里的亲朋好友家,挨个走了个遍,还第一次回了男友的老家。
钟摆4号
扎根型
生在重庆长在成都
“成都,早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了。”陈涛是重庆涪陵人,他的父母一直在成都工作,全家人早已扎根在了成都。
从小学到大学,陈先生一直在成都上学。小学时,填籍贯一栏,陈先生总会毫不犹豫地写上“重庆”。大学时填籍贯,他直接写上了“成都”。因为生在成都、长在成都,陈先生早就把成都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读大学时,同学们老是说重庆话和成都话有点儿区别,可我不觉得。”陈先生说,“来自重庆的同学,老是‘取笑’我说的是椒盐重庆话,我就反驳他们,谁叫我生长在成都呢。”
每当逢年过节,陈先生和父母,都会一起回重庆待上几天,与亲友好好聚聚。明天,陈先生将去购买回重庆的火车票,准备与父母一起回重庆过元旦。
在明年10月份,陈先生还将迎娶他的成都新娘。
钟摆5号
过路型
期待乐自高速通车
成渝和谐号的开通虽缩短了成都与重庆的距离,但是对于老家在乐山的张雪春来说,他更关心正在修建的乐自高速。
半年前,张雪春从乐山来到重庆一家家具公司工作,父母都在乐山。现在的他,平均每个月回家一次,“因为路上要花的时间太长,不过乐自高速一通车,我也能过上钟摆一族的生活了。”张雪春笑着说。
乐自高速将于2012年底全线通车,到时候,乐山至自贡只要1个小时,到重庆也只要3个小时左右,“自己开车很快就到了。”张雪春觉得“游走”两地的生活非常丰富多彩。
张雪春的理想是“重庆工作成都生活”。张雪春觉得,随着成渝经济区的逐渐完整与融合,他离自己的梦想不再遥远。华西都市报记者黄越见习记者彭娅兴
大家说:主动“谈恋爱”吧!
重庆人说:
天天爬惯了梯坎,看看一马平川也很好
成都人说:
白天逛逛解放碑,山城夜景真巴适
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目前正在等待批复。而成渝两地的专家、民间人士早就在呼吁要加强两地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四川毗邻六市将主动融入重庆
“川渝两地应该主动‘谈恋爱’”,重庆一家公司的老总称。
实际上,四川在去年就启动了“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建设。四川要求与重庆毗邻的四川6市要视重庆为“经济省会”,努力成为重庆的“菜篮子”、引进重庆的“车轮子”,成为川渝经济活动联系最紧密的区域。这个版块包括:达州全市,广安、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的部分县区市。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主任李勇称,“对于重庆来说,四川六市的融入有三大好处。”李勇说,四川的这六个市成为了重庆的经济发展的腹地,重庆的城市群有了绵延的空间;重庆的六大产业集群有了更好的联系和配套;重庆和四川的人才、劳动力互补有了更多的融合。
成渝两地合作“1+1>2”
“以前是一家,现在是兄弟,携起手来才能做大做强”,重庆一家媒体的记者杨昌作说。
杨昌作拿自己的经历说,现在从重庆2小时就能到成都了。我们经常看到一拨一拨的重庆人周末到成都去耍,天天看惯了梯坎,看看平原的一马平川也很好。成都人也是,周末赶动车组到重庆,晚上欣赏重庆美景,到解放碑去打打街。这种感觉就像兄弟之间串门一样。
重庆一广告公司总经理王博的业务主要在成渝两地。他每个月两地来回跑。谈到成渝经济版块,他说,成都和重庆、四川和重庆的各地市都应该主动“恋爱”,优势互补,这样“1+1”将肯定大于2。王博称,他们现在公司的业务方向已经瞄准四川的市州,“这是一块大蛋糕”。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诚
成渝“动脉”
高速
达渝高速公路
2004年通车
遂渝高速公路
2007年通车
南渝高速公路
2008年通车
邻垫高速公路
2009年通车
成安渝高速公路
(在建)
2009年开工
铁路
成遂渝高铁
2009年通车
达渝高铁
2011年1月11日通车
成渝高铁
2014年通车
达万铁路
2004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