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版:成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29日 ] -- 成都 -- 版次:[ 025 ]
穿越浓雾 61名病人转至新妇院
2010-12-29

  成都卫生、医管、交警、公交集团和其他市级公立医院全力支援

  昨日,成都九妇院共转运了61名病人到位于青羊区日月大道1617号的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其中,危重病人37人分4次共5趟运送完毕,另24名轻病号,则由3辆免费公交车转送。

  昨日早上,成都的雾很大。从9点15分起,成都包家巷,从路边传来“呜啦,呜啦”的警报声。走近一看,一辆警车后跟着120急救中心指挥车和11辆救护车,朝城西缓慢驶去。每辆救护车上,躺着1名危重病人,还有两名医生、一名护士及一名患者陪护或家属。35分钟后,这批病人全部抵达位于日月大道1617号的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昨日,成都九妇院共转运61名病人,其中危重病人37人,分4次共5趟运送完毕,另24名轻病号由3辆免费公交车转送。

  参与这批病人转运的,除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外,还有卫生局、医管局、交警四分局、公交集团和其他市级公立医院的工作人员。

  90岁大爷转院身上捆几根布条

  “这边,轻点,轻点……”上午9点过,九妇院第一住院大楼门口,急诊科ICU主任曾洪伟手持高音喇叭,指挥着抬病人上救护车的医护人员。

  1号车上,90岁的李尚德戴着帽子,穿着袄子,盖着被子躺在病床上。他看上去有些安静,身上被几根布条捆着。护士说,这是为防止在转运中病人从床上掉下来采取的措施。

  李尚德患有动脉硬化性脑病,四五年前开始在九妇院住院。女婿陈延富说,前段时间听说九妇院要搬迁,曾把老人转至另一家医院治疗,可后来老人又坚持转回九妇院。

  因九妇院要搬到离市区较远的地方,子女曾为老人是否转过去纠结。家庭会上,考虑到医生熟悉老爷子的病情,最终还是决定跟着九妇院转过去。

  警车开道时速控制在20多公里

  各就各位后,9点15分,开道警车正式带着车队朝西缓行。

  为这场转运,成都交警四分局局长亲自带队,抽调警力在沿线指挥交通,确保转运车辆顺利通行。这批民警早上7点半就来到医院,提前作好准备工作。

  负责开道的民警丁垚说,开道警车时速一直控制在20多公里。

  此次转运路线,是医院多方考证后才确定下来的:包家巷-小南街-锦里西路-一环路-二环路-光华大道-凯德风尚-日月大道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顺着顺时针,一路右拐,一路直行就到了。”九妇院院长助理李兵说,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主要是看中这条路都是直道,通行车辆相对较少。

  穿越迷雾病人安然抵达新医院

  “行人请稍等一下,后面有危重病人……”一路上,丁垚和同事不断提示沿途市民。同时,还通过对讲机与同事交流最新路况信息。

  一路西行,车队几乎未遇阻碍。车队行驶到瑞联路时,雾越来越大,能见度不超过50米,车队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天

  气的压力。

  “雾大,车速一定要慢,一定要慢!”对讲机里不断传来最新消息。快到成飞大道时,雾变得更浓,完全看不清周围的地标。好在开道车上的两名警察很熟悉周围路况,最终转运车队成功穿越浓雾,将病人安全地护送到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随后,1号车的李尚德被安排在第17床,管床的医生还是他在九妇院住院的医生。

  转运病人中有个才出生的宝宝

  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党委书记胡蓉平透露,为尽量减少搬家负担,九妇院早在23日便停诊,只收急诊病人入院。医院为转运做足了准备,哪怕有孕妇在路上生宝宝,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停诊以来,该出院的病人陆续出院。针对病情较重、不适宜转运的病人,在做好沟通的情况下,协助对方办好转院手续。

  本次转运到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61名病人中,绝大部分是内科和外科病人,产科的有4人,其中还有一个才出生的宝宝,陪同母亲一起转运到新医院。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摄影吕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