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版:中国·华西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28日 ] -- 中国·华西评论 -- 版次:[ 020 ]
打消公众对官员复出的疑虑
2010-12-28

  □时言平(重庆媒体人)

  近日,有网友发布一则帖子,题为《看看复出的“问题”官员哪个最给力》,列出了17名此前遭到问责的官员复出任职情况的帖子,备受关注。而近些年,影响较大的公共事件里被问责官员悄然复出甚至升迁,也屡受质疑。有媒体曾指出:地方官员违法成本几乎为零。(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苍黄》里,主人公李济运总结出来的“哑床效应”十分精辟。公开透明,对于权力特别是容易冲动和出轨的权力而言,显然还有不适之感。而官员免职,正是权力追求“哑床效应”的一个通用范例。

  重大公共事件中,对于公众而言,惩处尚属次要,主要的还是希望通过提高权力在行政决策和监管上的风险,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但是,如今官员免职不断,各种伤害公众权利和安全的事件又仍屡屡发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官员免职的交代显然难以满足公众期待,有时甚至还让人觉得免职就是某种意义上息事宁人的烟幕弹。

  由此可见,要打消公众对于官员免职后复出的疑虑,除了问责机制的完善和复出过程的公开透明,更应该让公众感觉到权力承担责任的诚意。公众未必想让哪个官员付出多大代价,而是想让权力运行和行政决策更为规范严谨,防止权力冲出轨道误伤公民权利。而问责,也不是刁难,只是决策失利应向公众做出的交代,这是最起码的行政伦理。官员复出之所以引发舆论诟病,恐怕更多的还是公众不满免职成为一种息事宁人的“哑床闹剧”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