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重生
把现场拍下来,把新闻传出去,把现在拍下来,把历史传下去。
2010年,在我们的镜头中,有午后的阳光,秋日的银杏,微笑的人们——我总愿意记录那些美好的瞬间。
2010年,在我们的快门中,有胜利者的高呼、弱势者的呐喊、孩子的笑声、爱人的悲泣——声音无法用图像来传达,但情感可以通过镜头传递。
2010年,在我们的影像中,有地震灾区、泥石流现场、亚运会赛场——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我的职业,更是一种催动热血奔涌的使命。
这些照片,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也是华西都市报9名摄影记者参与见证的历史。
玉树重生
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陈羽啸:2010年4月16日,13:50左右,青海玉树结古镇一处垮塌的宾馆,13岁的女孩次仁拉姆在被埋54小时后,被救援人员和亲人成功救出,女孩的父亲将她高高举起,参加救援的人们一片欢呼。
在玉树的那几个日夜,我永生难忘。白天,烈日下的废墟中,飞扬的尘土遮天蔽日;夜晚,要经受高原反应和温差的折磨。但无情的大自然还是有仁慈的一面,希望,在获救者和营救者的脸上显露无疑。
希望那些灾难,都停留在2010。
雪中过桥
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吴小川:2010年12月15日,成都市都江堰虹口乡,赵继红试图走过危桥送女儿上学,但因风雪太大、太危险而放弃。
当时雪非常大,风也大,索桥一直在摇晃。10分钟过去,我终于从桥的这头走到了那头,才发现小腿在剧烈打抖,而一直紧扶着冰冷铁索的手,已经冻得伸不开手指了。
涉险摄洪
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谭曦:2010年8月19日,四川崇州市怀远镇场镇老定江桥因山洪冲刷发生局部垮塌,桥面坍塌三孔,60余米桥身陷入河中。
每天都在跑现场,拍这张照片那天的细节,已经很难再拾起。但对这场洪水的印象,总是和采访稿归来,湿透的衣服鞋子联系在一起的。
每天都有新闻发生,每天都有照片存盘,要我从几十个G的内存里选择一张年度照片,实在太难。因为,这些照片不仅是我所见证的新闻现场,更是我在新闻现场的见证。
留住老窑
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朱建国:2010年7月1日,四川雅安荥经县古城村。过去,这里家家有作坊,户户卖砂器。然而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增加,工匠后继乏人,村里土窑也关了不少,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荥经砂器的传承和市场前景令人堪忧。
去年是油纸伞,今年是老砂窑。通过镜头,我想传递这些“非遗”文化的精彩之处,唤起人们对它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飞虫入镜
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杨涛:2010年9月3日,昆虫爱好者沈尤利用灯光吸引,在成都东三环路外和朋友一起拍摄昆虫。
2010年,成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达到300多天。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成都城市环境越发优良,人和自然更加和谐相处。2011年,希望天更蓝,水更清。
火场现场
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刘陈平:2010年2月6日,成都龙潭寺一家塑料加工厂突发火灾,我得到消息后骑摩托赶到现场,用镜头记录了消防官兵降火魔的惊险场面。
作为摄影记者,我总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作为普通人,每每看到大火中悲伤的面孔和残垣断壁,我多么希望,火灾越来越少。
愿新的一年里,我们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美极而泣
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刘亮:2010年11月7日晚,第50届国际小姐比赛在成都落下帷幕,委内瑞拉小姐Ana获得冠军后喜极而泣。
惊马惊心
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雷远东:2010年7月27日,现代五项世界锦标赛在成都双流举行,在马术比赛现场,闷热的天气让马儿突然“发飙”,措手不及的骑手和场地裁判惊出一身冷汗。
体育比赛现场,很多突发事件是我们无法预知的,那就需要摄影记者随时要保持高度紧张状态,不放过任何一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细节,才能得到你需要的画面。
准备炸堤
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吕甲:2010年8月21日,映秀,岷江江心,运送武警人员进入岷江炸堤。
我从映秀江头走到江尾,广角、长焦、远景、近景、特写,通通拍了个遍。最后在远离现场一公里处的吊桥上,拍到了想要的照片。滔滔洪水中,吊车上的人缓缓进入江心。
但愿在2011年里有更多的味道涌进自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