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回忆 我叫闵奇才(音),69岁,在水井街旁的青龙横街37号住了10年。要我说,“四川最美街道评选”水井街肯定要上榜,它绝对是有历史有底蕴有发展前景,听我来给你摆哈。 老人们讲,水井街原来都是卖木材和柴火的,经常起大火。为了方便灭火,居民都在院子里挖水井,才叫水井街。我10年前搬到水井街附近的时候,街道也像现在这么宽,但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积水。 那个时候热闹哦,街两边都是住家户,家家都开商铺,卖烟酒的、补伞修鞋的、开裁缝铺的……每家都沿街搭个“偏偏”。屋顶上就是梧桐树,热天大伙儿都到店铺门口乘凉,自己带藤椅,龙门阵一摆就要到午夜。 水井街19号那儿,过去是个老酒厂,我搬过来的时候就没咋个酿酒了,说是挖出了啥子文物,保护起来了。那个酒厂的 酒还是不错的,比现在的瓶装酒要正宗。我不好这一口,喝得少。原来一些老街坊,每天整点花生米,一边喝酒一边划拳,我就在旁边看起,最后一个个都醉醺醺的,走路“打偏偏”。他们都是酒厂的工人。那时候,买酒也不贵,天天醉天天喝。 两年前水井街有些地方就开始拆迁整改了,门口竖起了大牌坊,平房推倒了,用围墙围起来了。围墙上整了雕刻和绘画,店铺也统一用红色木头柱子撑起了雨棚,听说要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我常常看一看这些围墙上的“酿酒图”,还是多有意思的。 今年是我搬到水井街第10年了,路面铺得平平整整,我们老年人走路也方便。等整改好了,我们水井街那也是成都的“名片”,不输给宽窄巷子。 闵奇才口述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吴翠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