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中国·华西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27日 ] -- 中国·华西评论 -- 版次:[ 006 ]
透过“3万一张门票”看春晚
2010-12-27

  □王传涛(山东教师)

  网上以3万元价格叫卖春晚门票,警方已立案。发帖人表示可以拿到3张门票,预计会在10天内销售一空。春晚剧组表示,此前已得知此事,“卖票是个人行为,与剧组无关。春晚门票是非售品,对于此人行为我们已与警方联系,并正在立案侦查中”。(12月26日《北京晨报》)

  物以稀为贵。春晚的舞台毕竟不是开放的,严格的人数限制与超高的收视率决定了春晚门票的“天价”本质。

  3万块钱一张门票的现实,俺其实是能接受的。连郭德纲的相声专场都能炒到万元左右,一场明星大腕云集的春节晚会,自然不会跌份儿。但春晚都举办了近30年了,吾辈百姓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上春晚现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权利悲剧。

  春晚虽然办了近30年,但春晚在组织观众入场一事上,却是一直在“躲猫猫”。用时髦一些话就是,

  春晚的原则就是“不公开、不阳光、不透明”。因为有此“三不”原则在,春晚的门票也就成了“特权”的觊觎物。

  说春晚“堕落”,或许31888元一张的春晚门票就是个中原由。春晚的现场观众,是现场气氛的主要调动者,如果现场观众都是由“既得利益者”而非社会大众构成,则春晚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必然倾向于“既得利益者”。

  “开门办春晚”、“公开办春晚”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就现在的情势而言,莫说是门票对公众开放透明了,就连节目内容都要层层保密。往年这个时候,春晚的节目单也应该八九不离十了,可今年,公众翻遍了娱乐版面,也没有找到春晚的半点内容——春晚,越来越神秘了。

  有透明,则多么贵的东西,都称不上贵;无透明,处处遮遮掩掩,玩权力内幕,则再便宜的东西都算昂贵之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