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致敬人物﹄候选人回访 张萃勇,射洪县一名普通的教师。张老师从1996年开始当“编外记者”,用手中的笔架起一道“慈善桥梁”,先后帮助77名寒门学子圆了读书梦。 在此次“致敬人物”评选中,张萃勇的善心之举也触动了许多读者和网友,以高票杀入评选活动前20强。 “我从小家境贫困,知道生活的苦。”张萃勇说,他只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学生。 过去“我也曾为5毛钱发愁”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张萃勇并不富裕,但从1981年至今,张萃勇当了近30年的老师,也帮助了有困难的学生近30年。“我从不后悔!”张萃勇坚定地说,当年家里很困难,他连考师范学院的5毛钱报名费都没有。“所以我理解那些家里困难,却想读书的小孩。” 1960年,张萃勇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就独自拖着8个子女生活。“初中毕业后,我没有再读书,而是去当了3年的农民。”张萃勇说,3年中,他渐渐知道,人活一辈子就要争气,没文化是不行的。 通过翻字典查字,年少的张萃勇把《水浒传》当作了启蒙书,“我还经常讲书中的故事给大家听,大家很喜欢。”他说,那时候才开始感受到读书的好处。 现在“用笔唤起更多爱心” “我当过15年乡村教师,刚开始,我用自己的工资贴补学生。”张萃勇说,他有段时期月工资是45元钱,一双小孩的鞋1元钱,但只要学生没有鞋穿,他就会掏钱买,“我一年都存不下100元钱。”张萃勇笑着说。1981年到1996年的这15年间,张萃勇帮助学生靠的都是微薄的工资。 “但是帮不完啊!我感受到,仅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1996年,为了帮助张家姐妹,张萃勇写出了3000多字的《滴滴辛酸园丁泪》,不仅让他第一次通过媒体帮助学生寻求到了帮助,更让张萃勇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心愿“希望更多人伸援手” 现在,张萃勇几乎把节假日和8小时之外的时间都利用起来,收集资料,撰写文章。“我现在要用我的笔去唤起大家的爱心,这样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 “我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我只是希望以身作则可以唤起更多人的良知。”张萃勇表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可以为需要帮助和想要帮助的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华西都市报记者李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