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给上杭带来了财富和荣誉,也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是个挥之不去的名字。
这个中国第一大黄金生产企业,为当地带来了半数以上的财政收入,其早期发行的原始股,也在解禁后为上杭县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富翁、千万富翁、百万富翁。在上杭县城,没有人能说得清,到底有多少人靠着紫金矿业吃饭,但放眼看去,整个上杭县城里,到处可见紫金矿业的影子,最宽阔的马路叫紫金大道、最高档的酒店叫紫金大酒店、最大的公园叫紫金公园……
紫金给上杭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荣誉,但同时,紫金也给上杭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梦魇。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从1997年往后,上杭县城里吃自来水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人选择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山边接山泉回来洗菜做饭;而有着“客家母亲河”美誉的汀江,江边的河鱼餐馆也越开越少了,原因很简单,食客越来越少,几乎没有本地人来河边吃鱼了。今年7月的两次广为世人所知的泄漏事故后,这种情形愈发明显了。
没人敢喝的自来水
污染事件,让“不能喝”更坚定
实际上,早在今年7月的污染事故之前,上杭当地人已提心吊胆很多年了,他们最大的担心是,紫金山矿区在提炼金、铜时大量使用的氰化钠等剧毒化学制剂,是否会对下游居民用水形成污染。
在上杭县城,说起自来水,所有居民众口一词:不能喝。为何不能喝?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普遍传言是汀江水受到污染。
伴随着紫金矿业的大规模开采,上杭县城中类似的传言越来越盛。1997年开始,就有县城居民不再吃自来水,而改由从紫金山矿区上游接山泉水。2000年10月发生的一起氰化钠泄漏事件,让大多数人下决心不再喝自来水。
2000年10月,紫金山矿区的一辆载有10.7吨氰化钠的汽车倾覆在紫金山山涧,所载氰化钠泄漏,造成附近102名村民因中毒住院治疗,家畜家禽大量死亡,饮用水源严重污染。这一事件被当地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确认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此后,上杭县城的老百姓多数不再喝自来水,转而购买山泉水和纯净水。也就是从那时起,开着摩托车、汽车到山里接山泉水,成为上杭人每天必做的功课,送山泉水也成为上杭县城最发达的特色产业之一。
上个星期,上杭县城紫金大道老谢家所在的小区停水了。自来水公司贴出的通知解释说,春节前,第二水源地自来水厂就要建好并正式通水了,这次停水检修就是通水前最后一次管网检修。
老谢对此不以为然,说:“这个自来水,停水不停水对我们影响不大,上杭县城大部分人,十几年都没有吃过自来水了。”
老谢说,目前上杭县城里,自来水主要用于洗衣服冲厕所,所喝的水大家都不敢用自来水,稍微讲究一些的人家,甚至连洗菜、洗衣服都不用自来水。
据悉,目前上杭自来水主要有四个取水口,包括在靠近连城的铁东水库和丰村流域(石禾仓水厂),这两个是山泉水。另两个则是位于汀江河畔的东门和南岗,紫金山矿区就位于上杭县城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在今年7月泄漏事故发生后,这两个取
水口暂时关闭。
为彻底缓解守着母亲河却要买水吃的状况,上杭县政府已计划在距离紫金山10公里远的汀江上游新建第二水源地,新建自来水厂取水供应城区。
这项工程投资2.5亿元,去年已开始动工,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力保县城居民春节前用上放心水”,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
这项工程没有完成之前,上杭居民还得普遍靠买山泉水生活。
最开始的时候,山泉水是不要钱的。有人骑着摩托车到七峰山接山泉,那里是紫金山上游,山泉清冽甘甜,并且是免费供应,只要你去人接水就可以了。
随着取水人不断增多,有人发现了里面的商机,专门买来废弃水罐车,从山上拉山泉到上杭,在法院一带人口密集区开起了水店,专门出售山泉水。
如今的上杭县城里,卖山泉水已成为一项极富地方色彩的特色产业。在上杭随便一条街道,你都能找到大小不一的山泉水供应店,50斤一桶的山泉水,价格卖到2元钱。如果需要送水上门,需要根据路程远近和楼层高低,加收价格不等的送水费,5层以上住户,一桶水价格往往要在5元左右。
5元50斤的山泉水,价格确实有
些高。有人又在县城周围设置了几个山泉水集中供应店,居民或骑摩托车、或开着汽车到这里,就能以每桶1元或更低的价格拿到水。
于是,每天一早骑着摩托车到县城边上的送水点接水,已经成了一些上杭人雷打不动的硬性任务。
一夜的小雨淋湿了上杭。12月25日一早,市民老谢披着雨衣,骑着改装的三轮车就出发了。三轮车上,整齐地码着7个塑料桶。塑料桶不算太大,每个能装50斤水,基本够三口之家一天的用量。
老谢的目的地是4公里之外的水西村供水站,每天他要到这里拉回7桶山泉水,除留一桶自用外,剩下的分给自己所在居民楼的6户人家。当然,这些水也不是白送的,每接一桶水,要给水站交1块钱,这个钱由各户自己出。
也有人选择包月或者包年,根据家庭人口的不同,居民可自己到山泉水供水站登记取水。水站规定了用水限额,用户每年给水站40-100元不等的取水费。
老谢是个下岗工人,平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就揽下小区里的送水工作,每天替邻居们买水,并送水到户。作为补偿,按照楼层高低不同,这些用水户每户每月给老谢30-60元不等的“辛苦费”。
冷清的汀江河鱼馆
食客少,店子也打不出去
上杭是客家人重要聚居区,穿城而过的汀江被誉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汀江盛产各种野生河鱼,刺少味美,“汀江河鱼”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味佳肴,是闽西客家人的招牌菜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杭县城沿汀江一带,分布着数不清的河鱼馆,去河边吃河鱼喝啤酒,逐渐成为当地人消暑的常见方式之一。
在河边开了近20年河鱼馆的徐风还记得,那时候,每到夜幕降临,三三两两的本地食客涌到河边,吃点河鱼喝点啤酒,几乎所有的河鱼馆生意都好得很。徐风说,那时他的店都“需要预定,来晚了肯定坐不上。”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紫金矿业开发规模的逐渐增大,汀江上的河鱼日益减少。2000年的污染事件,是汀江河鱼馆的第一次危机,从那之后,来河边的食客锐减。
徐风说,他的河鱼馆苦苦支撑,好不容易又积累起的一点人气,但随着2010年7月连续爆出的污染事件,河鱼馆彻底没有了生意,残存的一丝人气再次一扫而空,“我现在一个月也接不到几桌客,来的绝大部分还是外地游客,本地人几乎不到河边吃鱼了。”徐风如今已萌生退意,想盘出已经开了10多年的河鱼馆,但至今也没有找到接手的下家。
今年7月的污染事故发生
后,汀江里网箱养的鱼大规模死亡,随后“上杭鱼有毒”的传闻蔓延开来,不仅连在池塘里放养的鱼也受到波及,就连菜市场里卖的鱼也受到冲击,餐馆里的鱼也少有人问津了。
污染事故后,环保部门加大汀江水质监测力度。在随后的7月14日,环保部门出具的数据显示,受污染的汀江水质已达标。
但对已成惊弓之鸟的老百姓来说,没有人敢放心地吃鱼了,于是,部署上杭城区鱼类促销工作就成了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7月底,上杭县政府在全城宣传栏内广贴告示,表示“经科学检测,目前我县库区鱼可以食用,提倡政府接待的饭店、酒家带头上鱼,公职人员要带头吃鱼。”
7月23日,上杭县政府还印发《上杭城区市场鱼类促销暂行办法》。办法规定,鱼贩交易销售所有鱼类,一律按每公斤2元的标准奖励。
12月24日,在上杭县最大的西门农贸市场里,卖鱼的游大姐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市场里卖河鱼的摊位比高峰时期减少了八成,现在仅剩的几个摊位,每个摊位“每天能卖个10条鱼就不错了”。
前来买菜的居民,对河鱼摊位也不闻不问。一位买菜的中年妇女说,他们家已经半年没有吃过鱼了。而在上杭县城,几乎所有餐馆里,食客都不再点鱼了。
紫金山铜矿复工
事故发生后,无限期整改
因为7月的泄漏事故,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已完全停工整顿,何时复工暂时还不知道。
7月3日下午,紫金矿业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部分含铜酸水自污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根据初步测算,外渗污水量约9100立方米。
时间已经过去将近半年,但要想进入紫金山铜矿工地,依然是件很艰难的事情。紫金矿业婉拒了记者进入现场的要求,而紫金山矿区的入口处,保安严格排查所有进出人员的证件,没有紫金矿业工作证的一律不得进入。
据上杭紫金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兼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邹来昌介绍,事故发生后,肇事的
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已无限期停产全面整改,此前,已由公司投资对废水进行了回抽、围堰、堵漏等工程处理。
目前,紫金山金铜矿已经停产的湿法铜矿工地正在进行全面整顿,目前已经把金矿、铜矿的环保一起纳入整体整改范畴。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估大纲的编制。原先出事的铜矿湿法厂区域的水文地质评价工作,已完成水文孔、工程孔、物探(地质雷达)剖面实测等相关水文地质工程的测绘工作,并提交项目阶段性成果和地下水治理初步方案。
“7·3”事故后续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达了12份整改令,提出63个项目必须整改,紫金矿业已完成43项,正在落实19项,另一项将与后续规划统筹考虑。
据介绍,紫金矿业正开展环境影响、水文地质、矿山安全评估工作,明年1月底前有望出炉评估报告;重新规划建设铜湿法厂,新建处理规模达每日6.5万吨的废水处理系统及库容为153万立方米的调节库。
此外,紫金矿业还完善在线监测设施,新增8个监测点,正在对所有在线监测点补充8个监测因子并申购相关仪器;完善防洪、水污染应急预案、环保运行管理制度等。
事件回放
中国第一大金矿
紫金矿业是国内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有中国第一大金矿之称,位列全球500强。
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公司紫金山铜矿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致使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在瞒报事故9天后,紫金矿业直至7月12日才发布公告。随后,又传出该公司试图以“封口费”收买多家媒体记者的新闻。
7月16日,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再
次发生含铜酸性溶液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
短短几天中,就陆续有上杭县县长邱河清、副县长蓝富雁、县环保局局长陈军安、龙岩市环保局局长林联锦等官员被停职检查、行政撤职或责令辞职,此外,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厂长林文贤等三人被刑拘。
7月16日,检察机关以涉嫌环境监管失职罪对该县环保局紫金山环
境监理站站长包卫东、副站长吴胜隆立案侦查。2010年7月27日,紫金矿业副总裁、原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陈家洪因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事后,福建对这起环境污染事件开出了“史上最大罚单”,重罚紫金矿业956.313万元人民币,并责令其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一次性罚款近千万元,这也创造了中国环保史上罚金之最。
铜酸水渗漏时间表
7月3日:
紫金山铜矿发生铜酸水渗漏
7月12日:
上市公司紫金矿业发布相关公告,
港股及A股同时停牌
7月13日:
发生废水外渗工厂无限期停产
7月14日:
环保部门发布数据称,受污染汀江
水质已达标
7月15日:
证监会核查紫金矿业污染事故
7月16日:
上杭县环保局长辞职
7月17日:
紫金矿业再次出现污水渗漏
7月20日:
紫金矿业就污水渗漏事故道歉
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阮长安
福建上杭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