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版:成都·蓉旋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25日 ] -- 成都·蓉旋风 -- 版次:[ 023 ]
21年前20元起家三官堂飘出羊肉香
三官堂羊肉馆 今天卖完就回家过年
2010-12-25
冬至喝羊肉汤是成都人的一大爱好

  “还有最后一天了,明晚12点后就关门。”昨天,成都三官堂简阳杨氏羊肉汤老板杨先生说,按照规定,他们将于今晚12点关门。关门后,将不再在此处卖羊肉汤了。

  他说,到昨晚7点过,店里还有400多斤羊肉与200多斤羊杂。为将这些羊肉羊杂全部卖出,他们现在卖价50元/斤,“进价就是50多元,加上人工费、房租费,每斤亏损近10元,但总比卖不完丢掉好。”

  对以后的打算,杨先生说,关门后,将回家过春节,等过完年后,再重新找地点开店。

  “找一个好点的地方,能长期经营羊肉汤店。”简阳“肖仙仙”羊肉汤老板肖衍轮说,他们在今晚12点关门后,就回家过年。等找好新店后,再重新开一家。

  今天,是成都三官堂众羊肉汤锅店营业的最后一天。明天,这条街的羊肉香味将散去,封存进三官堂街的历史中、成都人的回忆里。

  羊肉汤不再,但这条街上的那些财富故事,依旧被人们流传。这批老板,还将续写关于羊肉财富的故事。

  财富故事 杨氏祖传老字号羊肉汤馆

  杨氏祖传老字号羊肉汤馆是三官堂第一家开羊肉汤馆的商家。

  扎根21年,就在关门前几天,老板杨大明的脚突然跛了,这给他平添了几分伤感。杨大明出身羊肉汤世家,解放前,他的祖辈就吃上了这碗饭。

  20元起家 三堂官飘出羊肉香

  1989年,杨大明揣着20元从简阳出发闯成都。

  在三官堂街老碉堡旁,他租下12平方米的瓦房,熬羊肉汤卖。20元钱,只够预付部分房租。羊肉钱,采用赊账的方式。卖了今天的,次日再补昨天的钱。

  刚开始,杨大明的小店连个招牌都没有。门口放一个木架子,上面挂着一只羊,就是广告。三官堂飘起了羊肉香,顾客们逐渐传播一个消息:“三官堂有一家羊肉汤,房子稀烂,味道巴适。”

  艰难运作一段时间后,杨大明掘到第一桶金。重新找了铺子,扩大了规模,二女、三女和幺儿也在他的手下“打工”学技术,学管理。

  扎根三官堂6年后,他挂出了老字号的招牌。到2002年,成都遍地都是老字号羊肉汤锅。为以示区别,他加上了“杨氏”字样。这个招牌,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三官堂改造,杨大明的羊肉汤馆在这条街搬迁了6回,才固定在现在这个位置上。

  没有商标 这手艺人不重营销

  杨大明说,他的羊肉汤馆走的是家族管理路线。

  “老四杨永权和三女,都是12岁起就会杀羊。”杨大明说,他有意在孩子们小时候就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希望他们能接过自己手中的棒,把羊肉汤锅事业继续传承下去。

  不过,还是有令他感到遗憾的地方:儿女们的文化都不高,杨永权只有初中文化。杨大明掌控着羊肉汤馆的管理权和经济权,儿女给他“打工”期间,他每个月只给几十块零花钱。

  10多年前,三女独立出来单干,在北顺城街开了家杨氏祖传老字号羊肉汤馆。8年前,也就是在他满60岁的那一年,他把三官堂这家店交到了杨永权和二女手中。从此,老爷子退居二线,负责招呼客人。清闲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带孙儿身上。

  至今,他们仍然没有注册商标。他们坚称自己是手艺人,甚至有点瞧不起重营销的同行。杨大明坦言,他当时根本没懂起商标的重要性。

  不开连锁 宁少赚也要保招牌

  杨永权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后,曾经有过雄心壮志,把羊肉汤卖进超市成为他最大的梦想。

  他的一个朋友开有食品加工厂。当时,他的想法是利用这家工厂,做一番技术革新,把羊肉汤做成方便面、方面粉丝和方便米饭的形式,配送到国内的各大超市。如何保鲜成为最大的技术瓶颈,这项技术没有得以攻克,这个宏伟蓝图也就此作罢。

  后来,一些同道中人劝他开连锁店。最初,他也有过扩张的想法。但他仔细思量后发现,技术型人才是制约羊肉汤馆开连锁的核心问题。在他眼里,他相信的大厨只有四五人,如果开连锁,需要更多符合他眼中标准的大厨。“我不能让别人来砸我的招牌。”杨永权说,宁愿少赚点钱也要保住祖辈的招牌。

  这些想法,最终变成了空想,成为浮云。

  姐弟分家老字号要继续下去

  三官堂关闭后,这家杨氏祖传老字号羊肉汤馆将一分为二。杨大明说,姐弟分家是迟早的事情。

  杨永权说,这段时间忙于应对冬至,没时间和精力去想找新店的问题。停止经营后,他会慢慢寻找新址,和姐姐挨在一起各自开店。

  他说,杨永权打算过完春节再另寻新址,“起码要符合3个条件,首先在三环内并且交通方便,其次肯定要有停车位,然后面积起码要150平方米以上。”他说,希望新店看上去更上档次一些,他会办齐所有证照,合法、长期经营下去。

  财富故事 肖仙仙羊肉汤馆

  车子打算换奥迪 店铺要升成酒楼

  “肖仙仙”肖衍轮是三官堂第二家开羊肉汤馆的老板,也是这条街公认的最会做生意的老板。

  羊经理转行“肖仙仙”打响名号

  为迎接关闭前的最后一个冬至,冬至那天凌晨3点,肖衍轮就起了床。

  前一段时间,街对面的一家当铺关闭,他接下铺子,在那里增设了几十张桌子。同时,扩大打包规模。冬至那天,仅打包这一项,他就卖出1000多斤。冬至那天,别的商家都喊亏,只有肖衍轮说:“我赚了10万元,准备把速腾换为奥迪。”

  肖衍轮的经营本领,早在他杀入这个行道时就有所体现。开羊肉汤店前,肖衍轮的本行是为小关庙找羊,是个简阳羊经纪人。1996年,他刚在三官堂立足时,取名“肖先仙”。

  2000年,他更名为“肖仙仙”。其他人跟着开起羊肉汤馆。此后,三官堂的“仙”字辈多起来,形成“肖氏仙仙”一条街。

  打算开酒楼 未来成立羊肉汤协会

  “肖仙仙”的铺面经历过3次搬迁,每次规模都得以壮大。肖衍轮开发出上百道菜品,生意火了。

  竞争对手趁他不在的时候,买通员工,获取一些情报。尽管如此,他并不太担心。和杨氏一样,他这里也是家族式管理。核心技术全掌握在自己人手上。“好多人要来学技术,我都没收徒弟。”肖衍轮有些自豪。

  和杨永权给出的理由一样,他也不敢轻意开连锁店,怕的就是砸招牌。关于未来,肖衍轮说,他希望找个两层楼的地方开羊肉酒楼,定位中高端。那时,技术这块还是沿用现在的亲戚,但会招聘更专业的大堂经理。

  对三官堂的商家能否再聚首,形成新的羊肉汤馆一条街,他并不抱希望。

  在肖衍轮的心中,有着另一幅事业蓝图:成立羊肉汤协会,他任会长,带动一些优质品牌共同发展。

  本组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王敏成摄影吴小川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