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们在忙着把教学心得、教案、班级日记、学生作品等编成小册子。如果能复课,可以作为经验借鉴。如果从此开不了课,也只好留作纪念。”12月23日,云南财经大学毕业生严端素对记者说。 去年8月以来,严端素和20多名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为农民工子女辅导作业。然而半个月前,严端素却突然收到昆明市五华区教育局的处罚决定书。 “平民教社” 为农民工子女辅导学业 云南昆明市五华区龙泉路泰旸新城商业步行街222号“真善美书屋”内,一处约25平方米的场地,4张捐赠来的旧办公桌,就是严端素等人辅导农民工子女写作业的地方。 同样是农民工子女,今年6月从云南财经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严端素深知这些孩子们生活、求学的艰难,她决定为农民工子女做点事。2009年8月,她来到一些农民工聚集的地方,一家一家敲门去找“学生”——还在上大学的严端素想利用课余时间上门给农民工子女辅导作业。最后,她找到了3个孩子。 严端素说,2009年11月,“真善美书屋”得知她的举动后,拿出书店里的一小块场地给孩子们作辅导场所,志愿者也逐渐增加到20多名。“大家拍板把这儿叫做‘平民教社’。” 志愿者们的爱心行为很快赢得了孩子们及其家长的认可。平时来接受辅导的农民工子女稳定在20个左右。 叫停理由:影响其他培训学校招生 正当志愿者们感到小有成就时,12月7日,严端素收到五华区教育局送来的处罚决定书,说他们“未经教育部门注册登记,擅自招生办学”,要求“暂停招生辅导,重新选址,走正规的程序,完善办学手续。” 五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于情的确是应该支持的爱心行为,但于理,“第一,辅导的地点不恰当,影响了附近一家正规培训学校的正常招生;第二,志愿者活动需要本着规范的原则,严端素他们的辅导没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而且还对部分学生收费了,这就不能算是纯粹的志愿行为。如果不叫停,可能就会有居心叵测的人效仿,最后受伤害的仍然是广大家长和学生。” 严端素没有否认收费的事实。“平民教社”前前后后辅导了几名非农民工子女或初中生,总共收费2300元。据严端素提供的账单显示,这笔钱被用于购买白板、手工纸、橡皮泥等教具,以及志愿者进行农民工子女调查、培训的打印费等,目前还剩余518.4元。 昆明民族中学初二学生杨斯婷曾在“平民教社”接受过一个学期的辅导。杨妈妈告诉记者,“我们主动提出给点辅导补贴,他们拒绝了。时间长了,我们觉得过意不去,就给了两百块。” 教育部门:希望社区提供教室供上课 “这几天有很多家长和学生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上课,大家都希望能尽快复课。但我们没有钱去租教育局要求的200平方米的场地作辅导场所,打工子弟们也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我们该怎么去‘走正规程序,完善手续’呢?志愿者老师这几天可以坚持到孩子们家里去辅导,但长此以往呢?”严端素一筹莫展。 12月15日,严端素向五华区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请求撤销处罚决定的申请》,但至今没有收到回复。 “我们欢迎大学生奉献爱心,真诚地回馈社会。但是,爱心也需要守规则,守法律。”五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明确规定,必须取得当地行政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拿到行政教育许可证才能开展办学。 五华区教育部门同时表示,“我们会积极联系社区、街道办事处,希望他们能将社区文化教室提供出来,作为志愿者辅导农民工子女的场地。这样,爱心行为有了组织,也不牵扯任何费用,就能够开展得更好。” 据《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