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要闻·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20日 ] -- 要闻·焦点 -- 版次:[ 004 ]
“9+3”免费职教计划 让我省藏区近2万学生受益
2010-12-20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施10周年

  数读这十年

  十年前45个县尚未“普九”

  2000年,当省内其他地方已基本实现“两基”目标时,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中,尚有13个县未普及小学教育,45个县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个县未扫除青壮年文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严重滞后。

  十年来派出8000支教老师

  10年来,成都、绵阳等地10个市的1568所中小学、省内33所高校以及37个省直部门结对帮扶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累计为民族地区选派8000名支教教师,接收了3050名民族地区校长、教师到内地学校学习提高。

  十年后“普九”率变100%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先后有44个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51个县(市)全部普及小学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普九”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19.83%提高到100%。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于2000年12月启动,到今年12月,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作为行动核心组成部分,我省曾率先在全国提出了“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去年以来,1万余名藏族学生走进我省85所职校,接受免费教育。如今刚刚读高二的他们正值实训阶段,在学技术学知识的忙碌生活中,不少人已经将自主创业提上了日程。

  今年,又有7000多名新生走入职校学技术,记者走进他们中间,见证了免费职教计划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改变。

  进职校学汽修藏族小伙想回乡创业

  三郎茸真是彭州职业技术学校的二年级学生,他是学校“9+3”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已经26岁了。一年前他在阿坝州牧区里做农活,摆小摊子,有时跑跑“摩的”。

  去年10月,他和当地187名学生一起到了彭州职业中学。他在财会、建筑、电子等专业中选择了汽修,心想自己开过摩托,对修汽车还“有点把握”。如今,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已经结束,他已经被分配到厂里实训。

  昨日,记者在彭州丹城汽修厂见到三郎茸真,他穿着工装,手拿扳手忙活着。师傅张健喊他帮忙找东西,他一路小跑。

  张健说起这名藏族小伙子,有八个字的评语“非常热情,特别刻苦。”这一个多月的实训,三郎茸真没有休息过一天,双休日都被他利用起来钻研技术。

  除了实训当拼命三郎,他心里其实也有个小算盘:毕业后,再工作两年,就回山

  里去自己开个汽修店,山里旅游业越来越发达,客源不是问题,只等财源广进了。

  校内开理发店创业是最好的实践课

  呷绒卓玛家里以农牧业为生,也是因为“9+3”第一次走出大山。成都中和职业学校为“9+3”学生提供了26间铺面,学生们可以自主竞标创业盈利。今年开春,卓玛与本专业炉霍县的仁真拉姆、青尼泽玛一起向学校提交承包标书,开办了一家“雪域洗头房”。

  5元钱洗一次,这要比校外的便宜一些了吧?不少同学“买面子”来照顾生意,

  谁知道“小老板们”不熟悉设备,电热水器用不来,开张头一天,只好让顾客同学洗冷水。不仅如此,三个合伙人都没记账,忙活一个月下来,赚了多少都不清楚。女孩们不干了,又分头学起了会计、珠算等专业,受益匪浅,她们在期末的“9+3”学生考试中,成绩排名靠前。“一个学期下来,我们每个人赚了600多元。”

  85所职校参与藏区近2万学生受益

  不光是彭州技术职业学校,“9+3”免费教育项目涉及全省19个市、州的85所职业学校。去年共有12000余名学生受益,今年参与学生超过7000人。

  射洪职业中专、彭州职业学校为了避免学生们课余时间远离家人,感到寂寞,本地的老师同学们带他们逛科技馆、宽窄巷子、到农家采访。在中和职中,30多位教师代表先后走访了甘孜州几十乡镇的学生家庭,许多“9+3”学生在假期带着奖状回家向父母报喜。

  “一年来,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转变都感到惊奇。”彭州职中副校长黎定成说。

  民族地区校长:从家长的观念变化就能看到教育的发展

  “去年我们县上到处宣传叫孩子参加9+3,到了今年,很多人都托关系想要进呢!”昨日,来到成都考察学校的德格县中心校校长根秋扎西告诉记者,希望在下个10年,义务教育和免费职教能够更“给力”,带动山区的教育发展。

  “我当校长有6年了,刚到学校时只有30多个老师、300多个学生,学生是我们老师亲自上门劝来的,家里都认为让孩子读书不如干活赚钱,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55名老师,学生也增加到了600多名,不少老百姓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孩子一定要读书’,观念变化中,就能看出这十年里的教育发展。”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