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19日 ] -- 要闻 -- 版次:[ 003 ]
二轮票选渐入高潮 一天投票翻了3番
2010-12-19
余富好考虑找口岸再开“好心肠”

  “致敬人物”评选活动第二轮投票启动,第一轮票数清零,数千读者和网友也再次给予强大支持。截至昨日17:30,第二轮投票总票数较前一日投票数增长超过3倍。前一日票数一马当先的消防英雄张杨,昨日其得到的支持依然火爆,仅他一人就获得近1300票。

  投票总数较前一日增长3倍

  据悉,截至昨日17:30,活动总票数已经超过4000票,较前一日总票数增长超过3倍。其中前一日的榜首——消防英雄张杨依旧以1298票,稳居第一名位子,“好心人”论坛创办者李婷华获得365票,居第二名,反贪英雄王志强则以242票成为第三,道孚15英烈获得172票,为第四。

  此外,第二轮投票启动两日,截至昨日17:30,票数排行榜上前十名中出现不少黑马,独臂教师徐子麟以177票为第五名,帮寒门学子圆梦的小学教师张萃勇以177票为第六,随后是

  坚守爱情的周弟文以132票排名第七,其次是火车司机曹继敏、公交司机钟雪梅和著名财经主持芮城钢。

  商界人士:全社会都需要正气

  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宋建朝说,这种活动十分有意义,给社会、给零售企业都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宋建朝说,因为这些致敬人物,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信念都能为社会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他说,现在社会就需要提倡这些榜样的精神。

  此外,宋建朝说,评选“致敬人物”还树立了正气,不仅对于社会有益处,对于成都的零售企业等也有好处。“因为企业也需要有正气,需要信念,”宋建朝说,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意识和信念,社会和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网友评论:他们是学习的榜样

  昨日,一些网友留言,表达自己对心中的致敬人物的感叹。

  网友“任总”评论“致敬人物”是和平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榜样。

  一位来自阿坝的网友“藏香”的留言中也满怀深情,“在道孚大火中所有牺牲的我们最可爱的人,你们一路走好。看见你们的照片,我泪眼模糊。安息吧,祖国感谢你们,人民记住了你们。”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明宇

  “致敬人物”候选人第二轮投票前十名

  16号张杨 1298票30号李婷华365票13号王志强242票31号道孚火灾

  15烈士172票37号徐子麟177票

  34号张萃勇172票38号周弟文132票12号曹继敏111票17号钟雪梅117票32号芮成钢111票

  ﹃年度致敬人物﹄回访

  捡到环卫工人9万元工资,拾金不昧的肥肠粉店老板余富好这一年来过得可算是有滋有味。不少人专门找到他位于成都西三环边金青路上的肥肠粉店,吃一碗“好心肠”肥肠粉,看一看这位好心肠的老板。

  12月18日下午4点,“好心肠”肥肠粉店生意有点冷清,余富好可没闲下来,店门口的灶上煮着烫粉的开水,慢火炖着肥肠节子。余富好说,“把这些节子煮好了,明天好用。”

  “好心肠”老板余富好:手艺好,走到哪儿都能挣钱

  想找好口岸再开“好心肠”

  “附近修了条新的货运大道,好多货车都走那边了,生意清淡了些。”余富好说,肥肠粉店附近最近改造新

  建工程不断,欢乐谷修好了,沙西线修好了,土桥那一带也拆迁了。“周围团转只有这条金青路还没动,但估计也快拆了。”余富好说。

  最近,余富好除了继续每天起早

  贪黑地忙碌,也开始琢磨一些新想法:找个好口岸,再找个大点的铺面,在金青路拆迁后继续把肥肠粉生意做下去。“还是叫‘好心肠’,把这个牌子继续打响。”

  余富好现在的小铺面租金是一年7000块,换了大门面,房租肯定会往上涨。“房租一年1万到3万的铺子我都敢找,手艺好,走到哪儿都能挣钱。”对于未来余富好十分有信心。

  菜品涨了价顾客还愿来

  余富好简陋的门面里最闪亮的装饰品是那9万元钱失主古伯贵和成都作家李复蝉送来的锦旗。墙上有一个乳白色的镜框,余富好把“道德模范·成都好人”的荣誉证书、报纸的报道和两个儿子的照片装在里面,这些是“好心肠”肥肠粉店最好的广告。

  墙上贴着的价目表上:肥肠粉,一两4元,二两5元,三两6元;

  冒节子3元一个…。比起一个月前,“好心肠”的部分菜品涨了5角或1元钱。余富好说,“灰面以前60元一袋,现在涨到了80元一袋。生姜和蒜涨得更多。不涨价,生意就没法做了。”别看余富好的肥肠粉店面简陋,但他对原材料的要求可是很高,“原料用得好,味道才好。”余富好说自己考虑了好几个月,看到周围的店家都涨价了,他才迫不得已涨了价。

  “涨了5角或1元,涨得也不多,我们还是喜欢在这儿吃饭。”司机蒲师傅把小货车停在店门口,和同伴一起叫了两碗肥肠面。两年前,蒲师傅就经常光顾余富好的小店。听说余富好想找新门面,他说,不管开到哪儿,只要说一声,我们还要去照顾生意。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阳虹钰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