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的黄金饰品,含量大多标为“四个9”,即是说,达到了千足金的水准。但央视记者近日在上海调查发现,有些黄金饰品的含量标示数据不是很“靠谱”。含金量造假成了某些经营者的暴利来源,而黄金成分检测证书竟可花钱买! 千足金链意外露馅 市民陶小姐最近买了一条千足金项链,但没多久,项链就发生断裂,她拿去修理时,吓了一跳。修理师傅说,那是18K的。 她找商家要求退货,但被拒绝。商家的理由是,证书上写的是千足金,他们没有责任。 陶小姐:不知道这证书怎么回事,明明上面都是写千足金,而且吊牌上也写千足金。 按照黄金行业的定义,千足金代表含金量不小于99.9%。但购买者往往不具备专业知识,所以购买时往往只能看检测证明。而检测证明往往由商家在售货时一起提供。一旦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问题,商家经常以检测证明为依据,不认可消费者的投诉。而维权部门也只能依据检测证明来判断,因此消费者维权十分艰难。 金饰掺假检不出来? 在上海浦东闹市区中,一家打着“高价回收黄金”的店铺里,两平方米不到的空间,仅能摆放一张桌子。记者来到时,店家刚 结束一笔大买卖。这里除了回收黄金,还可以制作各种首饰。店家神秘地告诉记者,他们可按客人的要求,在金子的成分上“订制”。 “掺什么?” “也是掺金属。” “人家检测不出来?” “测不出来,(一般人)没有那种东西,他要有精密仪器,很大的公司才买得起。一般小公司测不出来。” 店主告诉记者,他们掺的金属就是“铱”。 金铂铱三者难分辨 铱是一种廉价的金属原料,如果加工者用1公斤的铱代替1公斤的铂金,就能多获取近30万元的暴利。 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谢启耀介绍,金、铂、铱三个元素很难分辨,人家把铱放在铂金里面,你测出来也是铂金,很难分辨,一定要分辨率高一点的仪器。 谢启耀说,贵金属的纯度检测是难点,分为“有损”和“无损”两种检测方法。有损检测对饰品通常带来一定破坏性,采用化学法检测的比较多。而无损检测却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他们这里的一台无损检测大型仪器,价格就达150万元左右。市场上像这样的专业检测仪器并不多见,所以一些加工者就这样钻了空子。 据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