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效课”昨在成都树德协进中学首讲 经历了“选题、学生预习、备课组研讨、试讲、备课组微调、再次试讲”6步骤后,昨日,成都市市级教学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在树德协进中学展开,高2013届学生听了一节新课改下的“高效课”。树德教育集团5大成员校的180名老师观摩了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四个学科的高效上课模式。 赏析短新闻学生与老师课堂互动 上午9:40,上课铃响起。师生互问好后,学生先行站在了讲台上。 “我推荐《李宁捐赠2万欧元帮助丘索维金娜医治患病儿子》,它的独特之处是它反映了奥运背后人文 的一面,这才是奥运该有的精神。”一位学生颇为自信的宣讲赢得了老师的认可。当天的语文课课题是赏析短新闻两篇和学写新闻,全班学生分组上台推荐新闻并阐述理由,随后语文老师任理也推荐了2则新闻。讲到其中一条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时,大家活跃了起来。“英殖民统治者离开香港时,只带走一些遗憾”、“不敢带走一片云彩”、“带不走一片云彩”……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争相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进行再创作,此时能明显感受到学生心中的自豪感。 回归课堂主题“学写新闻”时,大家有了自己的看法。“只有视角独特的新闻才能抓住读者眼球,引发读者思考和情绪上的共鸣。”正如任 理老师设想的效果一样,上课的方式跳出传统的应试倾向,强调情感性,将课文作为例子,来强调新闻视角的独特性,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 学生变主体,教材变辅助蓝本、教师引用大量生活素材,在互动参与中,当天的语文课结束。同期进行的,还有数学、英语、物理,180名老师参与了听课,课后他们对如何建立“高效课堂”提出了意见。 30名老师备课改变单打独斗教学方式 节奏鲜明,内容丰富的一节课,背后却有一个强大的备课团。 据了解,每周一节的研讨课要由树德协进中学教研组30名老师、经历“选题、预习、备课组研讨、试 讲、备课组微调、再次试讲”6个步骤、花费3天时间才能完成。而平时的课程,也会由备课组多名老师共同研讨,经“选题、预习、备课组研讨、微调”后才能正式与学生见面。 如此繁琐的备课步骤,会否增加教师负担?树德协进中学牟佳与校长认为:“改变以往老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多名老师共同参与,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大益事。”□语文特级教师邓文光点评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新闻写作的最佳切入口,体会语文的味道和语文的意蕴。内容丰富、节奏恰当。学生更是反映这样的课让自己的想法可以大胆说出,比传统课更深入人心。 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