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要闻/华西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14日 ] -- 要闻/华西评论 -- 版次:[ 006 ]
凌晨敲响救命锣的唐国志:有了大喇叭,小铜锣也不能丢
2010-12-14
有了人防警报,唐国志的小铜锣还没﹃下岗﹄

  “锵、锵、锵、锵、锵……”2010年8月13日凌晨1点20分,都江堰虹口乡红色村5组地质灾害监测员在村旁马驷沟监测点敲响了预警铜锣。听到唐国志的预警,红色村300余名游客和150余名村民急忙转移到了距离河沟和山体都较远的红色村村委会所在的坝子里。

  凌晨2点左右,450多人刚转移到安全地带,泥石流就冲了下来。刚刚还住满人的十多家农家乐瞬间进水,泥水最深处有两米多深。由于唐国志的及时预警,450多人安全转移,没有伤亡。

  装了新警报,小铜锣仍“发挥余热”

  冬日里的红色村很是寂静,夏天里汹涌的河水已经缩成涓涓细流。唐国志刚刚从映秀打工回来,这两天是他难得的清闲日子。

  唐国志今年33岁,当过兵的他在“5·12”地震后成了红色村5组的地质灾害监测员。“地震把山体震松了,以前没有过这样的状况。”每年7月到10月是西南地区的雨季,这个时候是最忙的时候。只要一下雨,唐国志和同事们就要在村里马驷沟、干沟这些容易发生

  泥石流灾害的地方24小时轮流值守。“大雨下到两个小时,就要敲铜锣预警,把村里所有的人全部转移到村委会来,下暴雨的话所有的人都要转移到下面的虹口漂流中心去。”

  “8·13”之后,唐国志的预警工具升了级。村委会里装上了人防警报,监测员发现险情后,用对讲机联系村委会值班的人员,“他们按喇叭,12个大喇叭,一响起来2公里外的虹口乡场镇上都能听到。”唐国志说。有了人防警报,但唐国志的小铜锣仍在工作着。“挨家挨户叫人转移时,铜锣的声音大,好用。”唐国志说。

  一旦有险情,扔下大勺就上山

  唐国志所在的红色村5组是农家乐比较集中的村子。唐国志自己家也开了一家小农家乐,能住二十七八个游客。

  为了节省成本,唐国志没请大厨,爱人洗菜切菜,他自己掌勺。农家乐生意最好的时候也是泥石流易发的时候,唐国志常常顾不到自家的生意。“有时候正在炒菜就被喊去监测了,扔下大勺就出门了。”监测泥石流时,唐国志和其他监测员必须24小时在岗,“只有吃饭的时候能休息一会儿。”但有时,在山上吃不上热饭,唐国志只能用饼干、矿泉水充充饥。10月份,雨季结束了,唐国强暂时卸下了地质灾害监测员的担子。由于泥石流灾害,红色村的农家乐大都没有营业,他偷空去了映秀,在亲戚家的餐馆里打工。“在映秀还是炒菜。”这两天,他抽空回家看看爱人和儿子,也筹划着过完年要把自家的农家乐装修好。

  来年新希望,彻底治好泥石流

  这两天,村里泥石流易发地带马驷沟正在进行泥石流治理的工程。唐国志说,2011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泥石流给治理好,这样村里农家乐的生意才能慢慢有起色。

  唐国志家的农家乐就修在村委会旁,有200来个平方,是他地震后贷了20来万重新修建的。“现在三楼除了把电线啥的安好了外,还没装修。”他盘算着,过完年就开始动手把农家乐装修好,为来年的生意做准备。“村里面大多数人也都打算翻了年就开始整修农家乐。”唐国志说。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阳虹钰记者李明宇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