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致敬人物”回访
今年4月19日,成都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战斗员张杨,在武侯区新希望路2号1栋4单元7楼住宅扑救火灾时,不幸坠楼英勇牺牲。张杨牺牲半年多了,但他的战友、他的连队从来没有忘记过他,张杨成为特勤二中队每个官兵永远怀念的好战友,好兄弟!
华西都市报和腾讯大成网联合推出的“2010十大年度致敬人物”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参与,截至12月11日下午5点,约15万人次的网友和读者为自己心目中的“致敬人物”投上了自己神圣的一票。候选人之中,消防英雄张杨,成都“最牛旁听人”何兴远,“芭蕾舞女孩”姚启凤暂列前三位。
给张杨投一票:
我觉得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张杨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为了大家他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是我们四川人的骄傲!”腾讯网友“老公一起讨饭”在2010十大致敬人物投票页面发表评论说。
截至12月11日17点,成都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的消防英雄张杨以8016票暂列投票榜第一位。
今年4月19日,张杨在扑救成都市新希望路2号一户居民家的火灾时,为了侦查火灾房间情况,救出被困群众时,不幸从7楼坠落牺牲,年仅21岁。
张杨的事迹经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报道后,他英勇无畏的精神曾经感动了无数成都人。
在得知他被推选为“2010十大致敬人物”候选人时,不少市民都打来电话,表示支持张杨以及对他的敬意。
12月9日,24岁的杨先生打进华西都市报热线给消防英雄张杨投了一票。
“我崇拜英雄,看了张杨的事迹后,我觉得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杨先生说。杨先生觉得和平年代军人为了维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总是冲在最前线,英勇无畏,配得上“英雄”的称号。“何况,他年纪轻轻的,又是家里的独子,牺牲了,真的很可惜。”杨先生语气里充满了对这位英雄的惋惜之情。
而“2010十大致敬人物”另一位
候选人曹继敏做客腾讯大成网时也说,致敬人物候选人中他对张杨的事迹印象最深刻。“他在关键时刻不怕牺牲,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么大的火,他牺牲自己,保护人民的财产,让我特别地感动。”曹继敏说。
网友读者投票:
张杨何兴远姚启凤暂列前三
除张杨暂列投票榜第一名外,截至12月11日下午5点,“成都最牛旁听人”何兴远以7371票位列第二,“芭蕾舞女孩”姚启凤以2票的微弱差距暂列第三。
目前,投票榜上排名前十的还有邛崃乡村电影放映员何福全,反贪斗士成华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王志强,冷静救人的火车司机曹继敏,内江“11·21”特大透水事故中镇定指挥的副矿长张洪良,开办好心人网的成都二仙桥派出所教导员李婷华,都江堰泥石流灾害中勇救300余名游客的大义好人刘忠勇。华西都市报特别推荐的道孚救火15烈士也排名第十位。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阳虹钰
参与方式
即日起,华西都市报联合腾讯·大成网启动“2010华西都市报十大年度致敬人物”评选活动,读者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投票,选出您心目中的“致敬人物”:
1、拨打华西都市报热线电话028—86969110;
2、网络投票:http://cd.qq.com/zt2010/2010zjrw/
读者和网友还可通过华西热线电话和网络参与投票或留言,讲述您与这些新闻人物的故事,以及评选理由。在评选过程中,华西都市报还将联合腾讯·大成网对参选新闻人物进行在线访谈,欢迎广大读者与参选人在线交流。
英雄牺牲半年多战友从没忘记他
“张杨班”英雄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一进特勤二中队正门,有一株枫树,那是2008年,张杨入伍时和战友们一起种下的。
“这是我们的传统,每一批新兵来的时候,都要种一棵树。”特勤二中队政治指导员刘嘉说。
张杨种下的这棵枫树,现在有个威武的名字——英雄树。
每天,当消防车进进出出时,枫树立在这儿,就好像张杨也站在这儿,和战友们一同出勤,一同归队。
张杨生前所在的特勤二中队一班,如今被命名为“张杨班”。这是成都消防第一个以英雄姓名命名的集体。
虽然张杨已经走了半年了,
一班的宿舍里,他的床位仍然保留着。他的军帽,他的被子依然整整齐齐地摆在上面。日记本、写给父母的信,依然整齐地摆在床头柜的抽屉里。
楼下的消防冲锋车,“张杨班”的大字写在火红的车身上,战士们用这样的方式纪念着张杨,这样每次出勤,张杨都能和他们一起。
“这台消防救援车,张杨经常坐着它出勤,小到为群众取下卡在手指上的戒指,大到解救被困群众,张杨一直做得很好。”刘嘉指着车牌尾号为“6196”的多功能抢险救援车说。
战友回忆他是个好战士
杜开龙和张杨是同年兵,两
人一起进入特勤二中队,还曾经一起被选到通讯班上课。
“他文笔里有一种豪气,字也写得漂亮,当新兵时就被通讯科看上了。”杜开龙说,“在通讯班学习,上一线的时间就少了,后来他就申请退出通讯班,到了冲锋一班。”尽管回到了一线,但张杨的优秀文章还经常被选送到支队的内网上发表。
张杨体能、技能过硬是有名的。“他擅长长跑,新兵训练时3000米最好成绩是10分钟。10层楼的训练塔,全副武装徒手攀爬,他1分钟就能登到顶。”杜开龙说。在中队的业务技能比拼时,张杨的名次几乎次次都在前三。只有一项是张杨不太擅长的,那就是打篮球。
张杨来自荣县一个农村家
庭,家里不富裕,张杨早早地就出来打工养家了。
他曾经跟杜开龙说,“5·12”地震时,他在成都的一家酒店里当服务生,把一名客人从十几楼背了下来。也是那一年,张杨应征入伍,当上了消防战士。
杜开龙说,或许是地震时的那段经历让他产生了当兵、尤其是当消防兵的想法。
张杨不仅是个好战士,还是个好舅舅。姐姐在成都打工,张杨只要有空,就请假去看姐姐。
“他很疼爱小侄女,每次都会给小侄女买东西。”杜开龙说,张杨的津贴,除了寄给父母外,大部分都给小侄女买了东西。“每次他从姐姐家回来,脸上都藏不住笑。”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阳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