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这是因为墓葬良好的密闭条件,且没有被盗扰;此发现在我国考古界尚属首次
日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考古工地出土的铜鼎和铜锺打开时,惊奇地发现,鼎内有保存完好的“骨头汤”,锺内有酒,这个发现在我国考古界尚属首次,考古专家称之为“奇迹”!与“骨头汤”一起出土的是,另一铜器里保存了2400多年的疑似“陈年佳酿”的神秘液体,虽然早已气味全无,却珍贵异常。
惊喜
战国秦墓出土“神秘液体”
11月2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在咸阳国际机场二期考古工地上清理一座战国秦墓时,有了重大发现。
这座战国秦墓的规模不太大。据咸阳机场考古队队长、副研究员刘呆运介绍,在这座竖穴土坑墓的小龛里,他们清理发现了3件陪葬器物,一件为铜锺,高35.2厘米、腹径22.5厘米、底径14.2厘米;一件为铜鼎,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还有一件是漆器,由于是木头做的,早已腐朽化为灰烬,只剩下漆器的铜底座和漆器上面的小盖子。
铜锺和铜鼎没有十分独特的地方,但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他们在搬运器物时感觉里面有东西,推测装的是液体。考古人员将器物运到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打开一看,发现铜锺内有一半的液体,而铜鼎内的骨头汤是以前考古界从未见过的。
此前几日,考古人员在这座墓旁边的另一座战国秦墓里发现了相同大小的铜锺、铜鼎、漆器,还有一头牛的左半边骨头。遗憾的是,铜锺的盖子有破损,里面仅残留少量液体,而铜鼎残破严重,还未进行清理。
现场
铜锺内液体至少两三斤
12月10日,记者在泾渭基地库房看到了距今2400多年的神秘液体。考古人员小心翼翼揭开铜锺的顶盖,记者看到锺内有二分之一容积的液体,液体微浊、半透明,隐约能看到器底,闻之无味,锺底有一个残碎的小陶器。
考古专家说,锺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用来盛酒用的。他们推测,这些液体可能是当时的“陈年佳酿”,里面的小陶器可能是打碎的小碗,推测是故意打碎放进去的,目的是方便墓主人“饮酒”。初步估计,铜锺内的液体至少有两三斤。
再揭开铜鼎盖,则更为惊奇:铜鼎内竟然还有半鼎骨头汤,汤内竟浸有数根骨头。汤色浑浊,汤表漂浮铜鼎脱落的绿斑锈,鼎内骨头由于绿锈浸渍,部分已变为绿色,骨头物种目前尚无定论。刘呆运说,以前只知道鼎是古代礼器中的食器,用来煮肉盛肉的,这次通过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骨头汤的发现在我国考古界尚属首次。
热点答疑
墓葬主人什么身份?
考古专家表示,按照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他们判断该墓葬为战国晚期秦人墓葬。战国时期的秦人墓多为竖穴土坑墓,而器物的腿多为浑圆型。考古专家推测,该墓葬周围有多座类似墓葬,而它们距离附近一座秦王陵仅300米左右,应该属于战国时期秦王的陪葬墓,墓主为当时的“士族”。
为何液体没有挥发?
根据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殡葬制度,用“骨头汤”“酒”陪葬应是当时的一种墓葬风俗,此前也出土过装有骨头的青铜器,但带汤的骨头还是第一次发现。为什么没有
挥发?刘呆运说,这是因为墓葬良好的密闭条件,且没有被盗扰。其墓道全部用夯土夯实,而且铜鼎、铜锺被放置在墓内的壁龛里,干燥情况远胜坑底,也没有被破坏。另外,铜锺、铜鼎密封十分严密,“当时发现有密封的痕迹,但古人用什么来密封的,还不清楚。”
另一个墓葬中,因为没有龛室,铜鼎、铜锺都在椁内存放,由于棺椁坍塌,致使铜锺内液体挥发,只残留少量。
神秘液体到底何物?
几年前,考古人员曾在西汉墓的铜锺内发现26公斤的神秘液体,经鉴定是西汉美酒,翠绿清澈。去年,考古人员在眉县发现一个秦代酒壶,里面装有秦代的美酒。这次发现的神秘液体到底是不是当时的酒?如果是,是用什么粮食酿造的?而骨头汤内放的是什么调料?骨头到底是什么动物的?刘呆运说,只能等专家们做进一步鉴定后,才能得出结论。
2400年前骨头汤啥样?
铜鼎内有半鼎汤,汤内浸有数根骨头,汤色浑浊,汤表漂浮着铜鼎脱落的绿斑锈;由于绿锈浸渍,部分骨头已变为绿色。用镊子将其拿起观察,骨头已经被浸渍得呈现铜绿色,数量应在10根以上。据初步判断,由于骨头都比较小,可能为鸡骨头或者其他什么小动物的骨头,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室研究。据新华社、《西安晚报》、《华商报》
□相关新闻
湖北东周墓群出土5驾车
墓主可能为下大夫
经过近一个月的发掘,10日,考古人员开启了湖北沙洋县后港镇东周墓群1号墓的棺木,出土酒具、瑟、木俑、匜等一批精美的漆木器和青铜器,以及五驾车。有关学者推测,该墓主等级应为下大夫,身份尚不能确认。
东周墓群位于湖北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黄歇村一组,距今2300多年。考古人员介绍说,1号墓室开口长18米,宽16米,有7级台阶。目前,椁盖板已揭开,分头厢、南室和棺室三个部分。考古人员从头厢和南室中清理出酒具、瑟、木俑、匜、铜盆等一批精美的漆木器和青铜器。在主墓西约12米处,发掘车马坑一座,长约20米,宽4米,出土5驾车。随着主棺的揭开,预计有一批珍贵文物面世。
主持此次考古发掘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文新介绍说,从目前出土文物来看,墓主应该是贵族大夫。但考古人员迄今并未发现竹简或者铭文,对于墓主身份尚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沙洋县地处东周楚国郢都东部,今年1月,考古人员在当地严仓古墓群发掘出楚国指挥战车等一批文物,证实墓主人是楚国大司马(古代朝廷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悼滑。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