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巴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11日 ] -- 巴蜀 -- 版次:[ 015 ]
罗江“新公民”试点1万农民5年“变身”
2010-12-11

  昨天上午,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46岁的尹华虎向前来参观者展示完礼仪后,用浓浓的罗江话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我过去之最大的爱好就是耍和喝酒,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还会当上老板,而且滑(发)展的那样的好。新公民培训,犯(唤)醒了我们创业的意识。”

  尹华虎是白马关镇首期参加“新公民”培训的农民。罗江县“新公民”试点已培训了870人,准备在5年时间,让全县1万多人“改头换面”。

  “懒酒鬼”变身当老板

  尹华虎现在是农家乐的老板,十一黄金周,他每天要接待四五拨客人,一个月最多净利润有三四万元。

  “我过去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手好闲,喜欢耍,喜欢烧烟喝酒。”尹华虎说,“今年4月9日,村上‘生拉活扯’,把我喊到学校去学素质培训。”尹华虎的家在三国文化遗迹庞统祠旁边的倒湾古镇内,是经营农家乐的好场所。到学校学习后,尹华虎搞起了农家乐,还请了几个学礼仪的山妹子帮到端盘子洗碗。

  邋遢“棉花匠”要洗牙

  白衬衣领口穿成黑色,一年四季不刷牙,说起话来,口臭往往要吓“飞”一群人。50岁的“棉花匠”李火文是村里出了名不修边幅的人。后来参加学校培训,又开起旅社,整个人变了样。“我现在每天刷牙三次。等稍微空闲点,我还准备到县城,花钱把牙齿洗干净,洗得雪白雪白的。”

  “他到学校刚开始很多人不愿意跟他坐在一起。”培训学校徐老师说,“后来,我们给他建议,每天记着早晚要漱口刷牙,每天要对着镜子照一下。另外,我们还把学员的家庭作为第二课堂,比如教他们如何叠被子、打扫厕所等。这些做好了,我们就奖励学员一袋洗衣粉或者肥皂。现在,李火文已经获过几次奖励了。”

  1万农民5年内“变身”

  “我们的培训,不同于传统的‘农民工’培训。传统培训,目的是实现农民顺利外出进厂务工。我们的培训对象是新农村里的新农民。目的是保证他们就地增收致富。”罗江县白马关镇镇长徐昌金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

  罗江将一所2万平方米的小学旧址改造成新公民培训基地,并联系一家科技职业学校为培训提供课程教学保证。徐昌金称:“我们的目标,是每年培训2000人,5年全部培训完。”

  从全国人大刚刚上任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的冯键昨天看了新公民礼仪表演后说:“这种形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很新颖、很活泼、很精神,老百姓不再束手束脚,充分展现了自我。”

  华西都市报记者廖兴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