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代表日前就跨国追逃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磋商,并互向对方提交了最新逃往该国的本国犯罪嫌疑人名单及相关案件材料。其中,中方向美方提交的最新逃犯名单有100多人。这是记者从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第八次会议上了解到的。 “开平案”敲开成功之门 对于大多数中国普通民众而言,认识、了解中美执法合作始于中国银行“开平案”。 2001年10月12日,涉案金额高达4.82亿美元的中行“开平案”案发,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前后3任行长许超凡、余振东和许国俊随即经香港、加拿大逃亡美国,并将大笔资金转移至国外。 由于中美之间未签署双边引渡条约,彼时的美国,依然被许超凡之流视为逃避法律制裁的“天堂”。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自己撞到了“枪口”上——当年3月8日,《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正式生效,中美执法合作有了法律基础。 中方随即向美方提出刑事司法协助请求。协助请求包括4方面:查找许超凡、余振东等人的下落;查找涉案赃款下落;查封、扣押和冻结许超凡、余振东等人在美藏匿的资产;允许中方派调查组赴美进行调查。 中方积极回应美方请求 在会议上,美方代表反复提及了“Freeman案”等多起案件,并对中方的积极配合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了解,“Freeman案”是一起儿童淫秽案,美国警方发现犯罪嫌疑人Freeman逃至中国境内后,即与中国警方开展密切合作,并根据《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向中国司法部提出司法协助请求。在中美警方的合作下,Freeman被及时抓获归案;中国警方还将Freeman在苏州的住所进行了彻底搜查,获得了大量犯罪证据。 不久前,为回应美方请求,中美司法协助又开辟了新的内容:中方在一起毒品犯罪中抓获一名美国人,对其判刑并没收了包括电脑、移动硬盘在内的犯罪工具,这些工具中有含有美国另一起案件的相关证据。 合作更务实更紧密 不仅仅是司法协助,记者从JLG第八次会议上了解到,目前中美执法合作已经涵盖到追逃、遣返、偷渡、计算机犯罪、知识产权刑事执法、禁毒、反腐败和司法协助八大领域。“中美禁毒主管部门的联系、合作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中美双方就禁毒合作达成多项共识,其中包括及时反馈核查请求,对于紧急线索核查请求要及时快速反馈,对于非紧急线索核查请求要在双方商定期限内反馈,对于不能限期反馈的要及时作出解释。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立案侦办了“125”特大跨国贩毒案、“0303”特大跨国走私毒品案件等一大批大案要案。 据司法部司法协助与外事司处长张晓鸣透露,2004年至今,美方共向中方提出了49个刑事司法协助请求,涉及贩毒、逃税、贪污等案件,现已结案22件;截至目前,中方向美方提出过10个刑事司法协助请求,涉及贪污、走私、洗钱等案件,已结案1件,其余正在办理中。 据《法制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