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5个大中城市普通商品住房平均房价泡沫为29.5%,其中7个城市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在50%以上
▶随着房价上涨,二季度住房支付能力指数很弱的城市从8个上升到17个,其中支付能力最弱的城市是北京
▶在调控下投资者和投机者有所收敛,二季度有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居民占比为17%,比一季度下降6.1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8日发布《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0-2011)》。报告显示,今年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泡沫程度偏大,部分城市房价泡沫程度过大。全国35个大中城市二类地段普通商品住房平均房价泡沫为29.5%,其中福州、杭州泡沫最大,超过50%,而北京、上海、深圳等房价较高的一线城市泡沫仅在30%-50%之间。
35城市平均房价泡沫为29.5%
绿皮书通过对2010年9月全国35个大中城市二类地段(城市一般地段)普通商品住宅集中成交价的对比分析发现,普通商品住房平均房价泡沫为29.5%,其中有7个城市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在50%以上,11个城市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在30%—50%之间,8个城市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在10%—30%,9个城市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在10%以内。
绿皮书显示,泡沫指数最高的前七个城市分别是:福州、杭州、南宁、青岛、天津、兰州、石家庄。这些城市的泡沫成分均占实际价格比例的50%以上。而泡沫较低,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在10%以内的城
市有南京、重庆、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厦门、海口、银川、乌鲁木齐。
住宅价格泡沫指数代表实际房价中价格泡沫所占的比例。泡沫指数越大,说明该城市房价中的泡沫成分越大。绿皮书指出,房价泡沫指数的预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数据准确性的干扰,而且由于部分城市数据特别是房价数据不完全准确,房价泡沫指数仍有被夸大或缩小的可能,因此不能仅依据房价泡沫大小,去进一步推断房价的走向。
北京住房支付能力指数最低
绿皮书还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北京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最低。
住房支付能力指数反映的是城镇居民家庭购买存量住房的能力。绿皮书测算了2009年第1季度至第2季度35个大中城市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结果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住房支付能力指数下降。
绿皮书显示,与2009年第1季度相比,2010年第1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住房支付能力指数下降的城市有33个,只有石家庄和昆明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略有上升,住房支付能力最弱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
圳、海口、上海和杭州;到2010年第2季度,与2010年第1季度相比,又有31个城市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进一步下降,住房支付能力指数很弱的城市从8个上升到了17个,其中住房支付能力最弱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杭州、宁波、海口、上海、厦门。
消费者陷“租购两难”窘境
绿皮书指出,2009年到2010年,我国购房者趋于观望,租房者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出现租购两难窘境。
绿皮书在分析2009-2010年住房市场情况时指出,住房购买消费者多数认为房价过高难支付,冀望调控,观望情绪渐浓。2010年以来,在房价普遍大幅上涨以后更多居民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而且随着住房调控政策的出台,房价上涨预期总体也有所弱化,持币观望静待购房时机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
与此同时,住房租赁者支付房租激增,承租压力日重。对许多住房消费者来说,住房问题已经出现“买不起”兼“租不起”的困境。
绿皮书指出,在严厉调控下投资者和投机者经历狂潮后有所收敛,但待机而动也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据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的调查,2010年第1季度,在有购房需求的居民中投资性购房居民占比达到23.1%,创近两年以来新高,但到2季度,有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居民占比为17%,比第1季度下降6.1个百分点,与2009年末相比下降4.3个百分点。
□同步播报
明年公租房将成住房保障“新主力”
绿皮书认为,2009-2010年我国保障力度有所加强,公租房将成为住房保障“新主力”。
绿皮书显示,保障房建设总体进度比较理想。截至2010年8月末,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完成投资4700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60%。中央财政692亿元补助资金目前也已经全部下达。
“公租房将成住房保障‘新主力’。”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姜雪梅博士说。绿皮书介绍,2010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明确公共租赁住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主力的方向,今年全国37万套公租房的兴建任务已下达。加大保障性住宅供给的同时,各地还不断探索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试图建立适合自身的住房保障体系。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