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9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9日 ] -- 要闻 -- 版次:[ 002 ]
火中永生 兄弟,喝完这杯酒一路走好
2010-12-09
康定情歌广场摆满了花圈杨涛摄
群众自发送英烈华西都市报记者刘亮摄

  15名烈士遗体昨在康定火化,追悼会今日在情歌广场举行

  6日下午5时,运送烈士遗体的灵车从道孚县城出发,穿过他们天天训练的操场跑道,穿过他们熟悉的街道,一路向东。当天,仅有8000名居民的道孚县城来了1万多人送别,好多人是从几十里外的乡下赶来的。

  冬日的川西高原白昼短暂,灵车刚出发不久,就没入沉沉的暮色中。车队连续翻越折多山、大松林、橡皮山等多座雪山,7日凌晨抵达康定。成都平原,山东半岛,珠江之滨,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正张开怀抱,迎接英雄魂归故乡。

  一路走好,英雄们!

  在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昨天中午,“12·5”火灾中遇难的15名战士遗体在甘孜州康定火葬场火化,今天上午,康定情歌广场将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告别

  多好的娃啊,就这么走了

  8日一早,康定体育馆里,哀乐不停回响。体育馆正中,一个挂在黑纱上的巨大“奠”字格外显眼。黑纱下方,15口棺材排成一排,15条年轻的生命静静地躺在这里,他们是四川省道孚县“12·5”火灾中遇难的15名烈士。

  来自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四川省、甘孜州的相关领导以及上万民众自发前来悼念,为烈士送别。

  烈士家属们排队,绕着灵柩一周,最后一次送别亲人。随后,甘孜州、康定县、道孚县等各界群众自发前来送行。

  7日凌晨,15名烈士的遗体运到这里时,康定县城万人空巷,很多人站在街口和路旁,静候英雄们的到来。英雄们的灵柩安放在康定体育馆后,从7日凌晨开始,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

  得知昨天中午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后,康定城的人们又一次涌进康定体育馆,最后一次同烈士们告别。体育馆外等候悼念的人群排出了几十米长队。

  还有特意从道孚县赶来这里悼念的。56岁的措雍来自鲜水镇,7日特意坐了8个多小时的汽车赶到康定,“一定要再送送子弟兵。”措雍说,牺牲的战士们“个个都是好人”,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看到他们清扫措雍门前的那条路。7日晚,措雍整夜没睡,守在烈士们灵柩前,帮前来祭奠的人烧纸。每烧几张,措雍总不忘说几句:“多好的娃啊,就这么走了,这都为了我们,安息吧。”

  送别灵车启程再给烈士们烧点纸

  送烈士:纸钱纷飞一路哀

  中午1点,停在体育馆一旁的4辆军车发动了,开到灵堂前方。

  “再烧点纸,给兄弟们再烧点纸。”烈士们生前所在营的代理营长杨正学声音有些哽咽,揉了揉眼睛,向身边的三连连长张华国下命令。

  15名烈士的棺木前,几十名战士边流泪边烧纸钱……

  1点15分,8名战士整齐地走到李列烈士的棺木前,随着一声口令,8名战士稳稳地抬起棺木,缓缓地送上军车……

  1点30分,烈士们的棺木全部送上了军车,在引导车的引导下,缓缓地向7公里外的甘孜州康定火葬场驶去。

  昨天的康定云淡天高,墨绿色的军车里,护灵柩的战士不断地向车外撒着土黄色的

  纸钱。车队经过雅拉乡二道桥村时,人们早已守在路边,哭泣着向灵车行注目礼。村头,不知谁点燃了鞭炮,冬日里清脆的鞭炮声,在两边高山间不断地回响。

  车队经过蒙庆村时,等候在路边的村民更多,鞭炮声中,两名年轻妇女搀着老人,几个人仰天大哭,差点昏厥。

  送战友:劝君更尽一杯酒

  2点整,车队开到火葬场。2点10分,李列烈士的棺木被缓缓放下,鞭炮齐鸣,烈士的遗体被送进操作间。

  2点16分,焦祖波烈士的遗体送进操作间……15名烈士遗体大概要到凌晨时分才能火化完。

  操作间外挤满群众,不少人捧着烈士的遗像哭泣。附

  近蒙庆村村长宋星张和20多名村民一起为烈士们烧纸。

  烈士生前所在营的几名战友也在烧纸。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一提起当天的情形,藏族战士尼玛扎西依然泪流满面,他说,这几天一分钟都没睡,“只有不停地忙,才能分散一些心里的痛。”

  三连的张立志和银磊特意带来了白酒,倒了满满15杯,缓缓倒在地上。银磊的眼睛布满了血丝,满脸的胡茬来不及刮,他沙哑着嗓子说:“兄弟,那边冷,喝口酒,暖暖身子。”

  送恩人:夜奔康定一腔情

  3点整,一伙人火急火燎地冲进火葬场,径直往操作间里走,被战士们拦在门外。“求求你们,让我看看我的恩人吧。”走在前面的穿蓝

  色羽绒服的年轻女子带着哭腔说。

  她叫陈佳欣,刚和朋友开车从绵阳赶到康定,特意赶来看恩人李列最后一面。小陈说,她和李列烈士是绵阳老乡,5年前她和同学到康定找工作,凑巧认识了李列。热心肠的李列随后帮她们在康定找了份工作。

  “我一直没来得及感谢,”陈佳欣眼眶又红了,“7日在报上看到消息,突然发现恩人的名字,我不相信,后来发现部队名称、职务都是一样的,我还是不敢相信,又辗转托人询问在这里当兵的另一名老乡,这才相信恩人已经不在了。”说着说着,小陈突然转过身去,狠狠地抹着眼泪。

  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阮长安陈诚李逢春陆阳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