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质疑:警方为完成刑嫌人员信息采集任务,找调皮学生凑数应付 福建男子范兵(化名)报名参军被告知政审不过关,公安厅查询系统显示范兵系刑嫌人员。家人称,范兵14岁那年,在学校被民警要求按手印采集信息,但未告知用途。范父质疑,当年因上级下派指标,要求派出所限期内完成一定数量刑嫌人员信息采集,民警找调皮学生凑数应付任务。 “刑嫌人员”身份绊住参军梦 家住福建寿宁县大安乡大安村的范兵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多次体检合格后,却被告知政治审查通不过。原来,早在6年前他就被警方列为“刑嫌人员”。范兵父亲赶到寿宁县公安局反映情况时发现,有类似情况的不止一家。 后来公安局表示,孩子可以通过政审去当兵。大安乡派出所值班民警应范父要求查询了“福建省公安厅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范兵在人员类型一栏写着“刑嫌人员”,在人员其他信息上标明“刑侦违法犯罪人员”,资料创建时间为“2004年11月30日”。 民警采集学生信息未告知何因 2004年,范兵刚满14岁,正在大安中学上初一。有一天他被班主任叫到一间教室,在民警的要求下,他和同学分别在一张纸上按手印、签字,还被拍照。大安中学德育处主任金图强表示确有此事。他说,当年大安乡派出所到学校要求找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校领导就让每个班级的班主任推荐2名学生,配合民警采集信息,至于民警采集学生信息要干什么,校领导、班主任和被采集信息的学生都不清楚,民警也未告知。 “男生哪有几个不调皮,课上爱讲话、课下爱吵闹,这些都是常见的毛病,又不违法。”当得知范兵因被学校推荐列入“刑嫌人员”而参军受影响时,大安中学教师陈云愤慨地说:“早知道会给孩子留下污点,我们肯定不会配合。” 家长质疑民警为指标“凑数” 时任大安乡派出所民警的张建 龙承认,当时他和另一名民警到大安中学采集学生信息,“主要是便于日常管理,加强治安管控。” 但范父等家长质疑:当年是因为上级下派指标,要求派出所在限期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刑嫌人员”信息采集,派出所民警就到学校找些调皮捣蛋学生“凑数”,应付任务。张建龙回应:“我当时只是一个普通民警,至于上级是否信息采集任务,我并不清楚。” 政治污点难除家长要求赔偿 寿宁县公安局8日透露,和范兵一样是“刑嫌人员”的应征者可入伍。可范父认为,范兵还背负着“刑嫌人员”政治污点,今后将带来更多麻烦,他要求政府部门还一个清白,并适当赔偿精神损失。寿宁县公安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刑嫌人员”信息被录入电脑后,就等于进入全国公安信息网里,他们没有权限更改或删除。他们将尽快对信息重新核查,确实有误的将向上级报告并请求更改或删除。 宗欣 ▶背景资料 何为“刑嫌人员”? 据福建寿宁县公安局局长杨声鸣介绍,“刑嫌人员”是公安机关内部秘密掌控的对象,指那些有工不做、有学不上、彻夜不归的人,甚至说一些过激话的人,其定义比较模糊。但被列入“刑嫌人员”的人,不会对其生活、升学、就业、银行信用有影响。全球最大中文互动问答平台“百度知道”给出的答案是,“刑嫌人员指有刑事案件嫌疑的人,这时还没有作案,但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术语叫做刑嫌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