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9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9日 ] -- 要闻 -- 版次:[ 009 ]
小贩游走两区城管之间 临时菜市猖獗8年
2010-12-09

  市民建言希望改善城区临时菜市脏乱差现象

  成都市2011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征集

  “能不能改善一下城区临时菜市脏乱差现象?”在成都启动2011年民生工程项目征集的过程中,昨日本报又收集到大量市民希望改善城区众多的临时菜市脏乱差现象的建言。在不少市民看来,这些临时性市场不但脏乱差,影响成都城市形象,而且还存在噪音扰民的问题。

  抱自发早市猖獗怨拖累环卫工人

  成都青羊区同济街存在一个具有8年的非法早市,由于它恰好地处青羊区和金牛区的交界地带,可以让流动的小商小贩们得以“幸存”。但其带来的脏乱差问题,让负责该区域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李秀莲(化名)头痛不已。

  每天清晨5点,李秀莲(化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时,她负责的这条并不是市场的小街上,早已聚集着20来个卖菜小贩。“唉……”李秀莲不禁微微叹了口气,因为就在前一天晚上才做好的保洁路面,现在又是烂菜叶遍地。

  早上7:20,天已经大亮,小贩们都已离去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满大街随意丢弃的烂菜叶,和各种各样垃圾。李秀莲说,每天早市后,她需要5个小时才能把这些垃圾清理干净。而普通一条不足300来米的街,只需扫两小时就可以打扫完。

  “这个早市兴起有很多年了,一直存在,不管城管怎么取缔,都取缔不了。”李秀莲介绍说,自从她接手同济街环卫工作近一年的时间中,因为清洁卫生的问题,和小贩间发生的矛盾不止一两次。

  抗议

  吵得无法睡觉城管一来就跑

  天鹅社区的部分居民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这些小商小贩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开始摆摊设点,吵得他们根本无法安睡。

  同济街的一头,连着摸底河桥,这座桥恰好是青羊区和金牛区的分界线。天鹅社区居民介绍

  说,如果青羊区的城管一来,小商小贩就迅速转移到金牛区的地盘上去,而金牛区的城管一来,小商小贩就转移回青羊区的地盘上来。

  “买菜了,买菜了,便宜卖了。”家住锦红苑的张女士介绍说,从2002年开始,这个早市就一直存在。张女士的家和同济路之间还隔着一条宽约50米的绿化带,但是她每天清晨还是会被小贩的这种叫卖声所烦恼。“城管虽然每天都要来清理这些小商小贩,但是这问题几年来还是没有解决,并且愈演愈烈。”张女士说,每到周末这条街都被小摊贩给堵满,车都开不进来,卖什么的都有,甚至卖鸡的都有,又脏又乱又差,和农贸市场简直没区别,而且还给小区的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无奈买菜便宜方便

  就是有人喜欢

  “这附近有两个菜市场,一个锦西菜市,一个黄忠菜市,几分钟的路程都可以走到,但是我们都还是比较喜欢在这里买菜。”张女士坦陈,她自己都经常在早市上买菜,原因是因为这个早市的菜明显便宜得多,平均一斤菜要便宜20%,不但新鲜,还相当方便,出门就可以买到。

  黄忠菜市场的副总经理历琴介绍说,黄忠菜市场的摊位费在220至360元之间,这个价格在成都已经算是最低的。“但是早市的存在,让黄忠菜市的生意大受影响,甚至市场内还有商贩干脆也加入到这些游商小贩之中”

  负责成都菜市建设工作的成都商务局农村市场处有关负责人说,目前成都中心城区有近200个菜市,“按规划来讲,不存在有市场盲区,也不会出现买菜难。”

  就市场管理费摊位费高导致菜价高的问题,该负责人解释说,“市场管理费摊位费是由成都市物价局按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这个不能由商务局任意改动。”

  华西都市报记者刘鹏

  □市民观点

  菜价高与市场管理费摊位费有关

  乔先生家住郭家桥,买菜却爱到三瓦窑菜市场。这是为什么呢?昨天,乔先生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这是因为郭家桥农贸市场的菜价比三瓦窑菜市场菜价至少要高出三分之一。

  乔先生认为,菜价越来越高是与菜市场管理费摊位费高有关,所以他希望政府能做出相应措施,来减轻市民的负担。

  价格是市民去哪买菜的因素之一

  据家住二环路府青路立交附近的市民张女士介绍说,她情愿每天早上挤上49路公交,坐3个站前往曹家巷临时菜市去买菜。“因为这里的蔬菜比其他菜市要便宜得多。”

  不少网友反映,每天早上,也有不少太婆大爷挤上从红星路广场出发的20路公交车,前往三环外的龙潭寺购买新鲜蔬菜。

  □最新进展

  民生项目征集结束建议聚焦八大方面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姚长寿实习生袁永燕)扩宽道路,打通断头路,缓解交通拥堵;增设公立学校,降低幼儿园收费……昨日,成都市2011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征集结束,本报连续开通了5天热线,一共收到300多条建议。建议主要

  集中在交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三环路改造、环境治理、就业创业等八方面,其中交通和教育的建议和意见最多。

  今日,本报将会把收集到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整理汇总,并反馈至成都市政府目督办。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