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版:成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8日 ] -- 成都 -- 版次:[ 026 ]
10年拯救277只黑熊 新都龙桥中心荣膺“全球最佳”
2010-12-08
黑熊正享受树洞中的蜂蜜
龙桥黑熊救护中心获得2010年度全球最佳动物救护中心奖项
中心工作人员给一头黑熊体检

  奖项由国际认证组织“全球动物救护中心联盟”颁发,这是该中心首获殊荣

  昨日上午11点,位于成都市新都区龙桥镇的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被授予了一项沉甸甸的奖项——“2010全球最佳动物救护中心”。该奖项由国际认证组织“全球动物救护中心联盟”颁发,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信誉度,这是中心首次荣获“全球最佳”的称号。

  2000年开展“拯救黑熊”行动以来,中心一共解救了277头被抽取胆汁的黑熊,目前,仍活在世上的有168只。10年解救之路,让不少被多年折磨的黑熊重获自由,它们在康复后,可以和同伴在中心幸福度过余生。

  如今,中心有74名中外工作人员。获得“2010全球最佳救护中心”的称号,联盟总裁Adam M·Roberts笑称:“中心当之无愧,这个地方最适合月熊(黑熊别称)生存。”

  解救

  10年救出277只黑熊

  2002年,石学良第一次来到位于新都区龙桥镇的救护中心,没想到,这一呆就是8年。黑熊受的苦,让他触目惊心。

  被抽取胆汁的黑熊们身上,有一个长年不能愈合的洞,有的还插着生锈的金属管或者玻璃管。忍受不了抽胆的痛

  苦,有的黑熊精神错乱甚至自残。为了防止它们因疼痛或不适而抓挠导管,养熊场工人通常会给它们加一身“铁马甲”,让它们终日无法低头。而“铁马甲”一穿,有可能就是一辈子,除非有人前来解救。

  去全国各地解救黑熊,石学良一共参与了4次。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8月,他和10多个同事一起前往辽宁丹东,解救一只被取了六七年胆汁的黑熊。

  “它是我们中心第277号,名字叫乔娜。”石学良回忆,当时从外表上看,乔娜并没有受多严重的伤,肚子上的导管也被人剪掉。但脱下“铁马甲”,乔娜身上的累累伤痕,让工作人员心痛。

  乔娜还并不算最严重的,救护中心工作人员经常看到更残忍的画面。“我感觉是给黑熊们赎身。”石学良说,被解救后,这些经历痛苦磨难的黑熊们,终于走出苦海。

  陪伴

  黑熊安享“动物福利”

  被解救到黑熊救护中心,每只熊一般都要经历初步体检、隔离区隔离、进行手术、康复区训练这几个阶段,接下来就会在生活区度过余生。

  昨日上午10点过,在兽医院,一只编号为112号的黑熊正在例行体检,4名外国工作人员通过超声波检查仪,对黑熊的腹部进行检查,看里面有没有肿

  瘤。隔壁办公室,另外2名工作人员对黑熊的粪便进行分子检测。通过粪便测试,研究人员可以判断黑熊受压力的情况。

  “这些都是我们给黑熊们提供的动物福利。”亚洲动物基金“动物福利”总监大卫·尼尔笑着说,每只黑熊都会定期享受体检服务。在大卫看来,“动物福利”很宽泛,除了体检,救护中心给黑熊们提供趣味性物品,让它们自在生活,也是“福利”的一种。在这个环境中,黑熊遭受到最少的痛苦、惊吓与恐惧,这让它们可以在同伴的陪伴下,安享余生。

  葬礼

  让黑熊带着尊严离去

  如今168只黑熊在安逸的环境中,幸福生活。但一些黑熊,由于伤情过重,刚被转运到中心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在救护中心的角落里,有一个“墓地”安埋着90多只离去的黑熊。坟包、十字架,救护中心让每一只弥留的黑熊,都能够“有尊严”的离去。

  “2008年3月31日晚上,救护中心迎来了获救的28头熊,但短短一周,其中的11头相继去世。”救护中心的王帆回忆说,救护中心对每一只离去的黑熊,

  都要举行一个庄严的葬礼。

  在石学良看来,这样的葬礼“中西结合”。“我们会给它们写悼词,用中英文各朗读一遍。”石学良说,悼词是这样的: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不是一个编号,不是一个字母,也不是一个无名的熊,因为我们会永远记得你的名字,你的名字是××……再见,亲爱的××。”

  颂完悼词,所有人会向死去的黑熊身上撒3把泥土,让它们“入土为安”。

  这样的葬礼从2000年开始实行,从那以后,葬礼成为每位工作人员心底最柔软的一部分。“不是作秀,也不是例行公事,这个葬礼,真的寄托了我们所有人对黑熊的哀悼和思念。”王帆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黎摄影谭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