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8日 ] -- 文娱 -- 版次:[ 022 ]
北京研究生沈皛青睐川剧 填补川剧录音研究空白
2010-12-08

  今年11月,一本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名为《川剧录音制作及赏析》一书,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热销。此书一亮相,立即在戏剧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了巴蜀鬼才魏明伦,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沈铁梅的热捧。鬼才魏明伦赞扬这本书填补了川剧音乐艺术的空白。陈智林称赞作者,是为四川艺术做了一件积德的善事。此书的作者是谁?为何会受到业内专家的热捧?昨天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面对面采访了刚刚从北京回到成都的《川剧录音制作及赏析》一书作者沈皛(音:Xiao)。撰写此书的他,竟是年仅22岁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策划专业的在校研究生。

  情有独钟:

  22岁研究生爱上川剧音乐

  记者眼前的沈皛,身穿一套休闲冬装,短平头,戴着一副浅色眼镜,显得文雅而有书卷气。“除了京剧,我也特别喜欢川剧。”尽管他仅有22岁,但言谈中却显露出很深的艺术修养。谈到川剧,沈皛显得情有独钟:“许多年轻朋友,对川剧还不了解,其实川剧音乐是非常好听的!”在采访中,谈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戏剧,谈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沈皛讲得特别在行,有深度、有哲理。他对中国戏剧、特别是对川剧艺术的阐述,他所展示的专业水平,让人惊讶。记者问:你如此年轻,怎么会写出如此专业的《川剧录音制作及赏析》一书,沈皛笑着说:“我是中国传媒大学在校研究生,我之所以要写这本戏剧录音专业书籍,是因为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而戏剧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是其民族文化沉淀的精粹。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近年来,在物质生活逐渐饱和的过程中,中国渐渐开始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因此,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有责任为振兴川剧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川剧痴情者:

  是团中央支教团一员

  在与沈皛的交谈中,记者一直

  为这位年轻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热爱而感动着。从他的眼神、言行中,记者欣喜地发现,他骨子里始终充满了对中国民族艺术的热爱和向往,尤其有一份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华西都市报记者又致电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院办公室,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张教授告诉记者:沈皛是我们中国传媒大学的优秀尖子生,是我们研究生院重点培养的电视人才。张教授介绍,沈皛目前所学的专业是电视策划,并非学的是戏剧,但他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戏剧。为写好此书,他还拜著名教授、国家一级音响师李大康为师。在李大康老师指导下,沈皛多次在国家大剧院和北京音乐厅等国家级剧场参与剧场音响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还被奥组委聘为国家会议中心音响师。2009年被中国传媒大学推荐考入北京市首都大学生大学世纪英才学校,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指挥部广场背景策划指挥组担任组长。2010年广州亚运会沈皛参加中央五台体操、射击节目制作,担任摄像师,并已经按照既定任务开始准备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摄制工作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沈皛参加四川省振兴川剧办公

  室召开的《川剧音乐与录音制作研讨会》,并录制了大量川剧折子戏。因此,沈皛多次在中国传媒大学荣获“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08年度,沈皛还荣获过“首都高校优秀基层团干部”称号。张教授最后披露:沈皛是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一员并担任支教团党支部书记,派往四川宣汉县一所中学,在基层中学当支教老师,教语文课。一年后,他将返回学校,继续攻读电视策划专业。

  鬼才魏明伦:

  这个娃娃了不起

  昨天下午,记者又采访巴蜀鬼才魏明伦、著名表演艺术家陈智林、沈铁梅等川剧界名家。谈及沈皛,个个交口称赞。陈智林称赞沈皛为川剧艺术做了一件积德的善事。沈铁梅也评价:沈皛让我看到了川剧在年轻人身上的希望。鬼才魏明伦特意为该书作序,并赞赏说:“沈皛写的这本书,可以说填补了川剧录音艺术研究的空白,对川剧的传播有非常大的意义。沈皛这个娃娃了不起啊!在如今浮躁时代,川剧面临继承危机。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如此对川剧潜心研究的精神、对传统文化如此挚着,真令我感动。未来,我相信,这颗川剧研究界的新星,必将更加闪耀。”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恩湖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