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版:中国·华西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8日 ] -- 中国·华西评论 -- 版次:[ 014 ]
“金庸被死亡”VS“正龙拍虎”
2010-12-08

  □王传涛(山东教师)

  网络上的问题,经常“尔虞我诈”,甚至会出现偶尔的“血雨腥风”。前天有“小月月事件”,昨天有凤姐应聘消息,今天有“金庸被死亡”故事,就连白岩松这样的新闻名人都“被自杀”过。想必,对于一些网络谣传,网友早就没什么信任感可言了。或许,这就是网络,这就是微博,每个人都能在上面说点什么,也都能批评点什么;每个人都在制造新闻,也都在论证新闻——许多人受益于这种自在的空间、享受于这种自由的空气。

  但惯例告诉我们,网上一旦发生点什么负面新闻,总能冒出大批道德家来,站在道德高点上,拿着道德标杆去测量某位公民或网友。比如此事之后,许多评论直接将攻击目标指向了造谣的网民,好似不骂死他就不解恨。当然也有人立刻出来呼吁加强网络监管。

  网络本来就有娱乐功能,人家金大侠在听说自己“被死亡”之后,表现得相当淡定,我们周边为何会出现这么多道德家呢?

  世上谣传有许多种。一种来自于网络和民间,一种却可能带有“官方色彩”。既然都属谣传,那就都该管理,可是对于网上娱乐化的谣传,舆论紧追猛打,而对于“华南虎”、“神农架野人”等并非出自民间

  手笔的“大谣言”却疏于追责,这难免有失偏颇。而且,“金庸被死亡”这种娱乐性的谣传,没有影响到纳税人的权利,没有影响到官员声望,反而是有些非民间“谣传”很是具有“扑朔迷离”的基因与生命力,我们要正视的应该是这种“谣传”,而不是网上的娱乐八卦。

  “金庸被死亡”只存在了一个多小时。这证明了在网络空间内,“谣言止于智者”的规律一直没有打破,但在某些大手笔制造的“大谣言”里,一个周正龙就可以搅扰两三年。即便是司法介入并对周正龙先生判了刑,其影响力也绝不会戛然而止。在所谓的“后周老虎时代”里,“神农架野人科考传说”仍在流传。

  “金庸被死亡”事件,不少网民都有参与、也都在积极求证。正是因为有网民参与、公众论证,谣言才能被及时制止。而在周老虎这样的“大谣言”中,官方对于破解谣言的垄断却一直没有松手。闹到最后,损失的只能是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金庸去世”被网民秒杀,“正龙拍虎”却一直难以祛魅。“金庸去世”这样的谣言被制止了,“正龙拍虎”的谣言能杜绝吗?两相对比告诉我们,网络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范式——权力部门要参考这种规律和范式,才能破解那些大手笔打造的大迷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