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江苏职员) 传播“金庸去世”假消息的人很多,甚至某知名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也参与了。现在该周刊已经道歉,并表示积极消除影响。对此,有著名评论员称,金庸逝世的假新闻在微博传播中被证伪只是个案。许多情况下,微博并没有自我纠错功能。他特别谴责,一些本该承担证伪证实功能的纸媒和名人微博,一次次为这类假新闻推波助澜。那么,事实究竟是否如此呢? 笔者认为,情况不是像这位评论员想象的那样。比如最近,就有很多“新闻”被许多人怀疑为“谣言”,但这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出现后不久,辟谣的声音也立马在网上出现,最终让谣言无处遁形。这些传言包括“美国国家航天局将发布一个震惊全人类的宇宙新发现”、“台湾海峡发生7.8级地震”、“翁帆父亲与杨振宁孙女喜结连理”等,现在均已真相大白。 也就是说,微博这样的网络环境里,可能会时有一些不实信息,甚 至“造谣”的成本会很低。但是,由于网络的特质,以及微博参与者数量之众、信息反馈与更新之快,辟谣的成本也很低。在遇到不实信息传播之时,网络不但会成为机构辟谣的第一战场,事件当事人也常会在第一时间以正视听。网络让人人都有表达的渠道,也让追求真相成为其最重要目标之一。另外微博上也设了“不实信息曝光”栏目,对一些虚假信息及时公布。 当然,网络有自净功能,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发布不实信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人发布不实信息,可能有多种原因,有的为了进行炒作,哗众取宠,有的则是恶意攻击,毁谤他人。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是个人发布的还是机构发布的,这都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不负责。如果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侵害他人利益,肯定必须受到法律惩罚。所以,网络有自净功能也提醒网民,遵守法律与网上规则,不要以为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