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成立决策咨询委员会,35名官员专家学者任委员
谈问题不隔靴搔痒,提建议不穿衣戴帽,不做样子,不摆花架子,专门针对难点、热点、重点工作建言献策。”这是成都市7名副局长与28位高校及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最新职能。
华西都市报讯(林枫刘建波记者杨东摄影雷远东)昨日,成都市成华区决策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成华区向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胡卫东等7名副局长、副主任以及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龚灏等28名专家、学者颁发了聘任书,邀其出任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成都首次:7副局区上任“智囊”
翻开成华区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名单,华西都市报记者发现,成都市7个部门的副职集体来到了成华区,身份也从副局长、副主任摇身一变成了委员。他们分别是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安平、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胡卫东、成都建委副主任李初元、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张殿业、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陶宏志、成都市旅游局副局长母涛、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陈兵。
7个部门的副局长、副主任到区上任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这对成都来讲,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样的改革,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当前,成华正处在‘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的难度系数很大,仅仅靠区委、区政府班子十几个人的精力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外脑’的力量。”昨日,成华区委书记何立斌对“首吃螃蟹”做出了答复:咨询委员会是政府决策的“外脑”,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大型项目、社会管理事务和关系社会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原则上都要经过咨询委员会论证与把关。
作为市级政府部门的副局长到区上当委员,会不会有点自降身阶?对于熟人与朋友半开玩笑的话,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陶宏志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明确答复:“我到成华区出任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作为一名环保官员,提前介入区一级政府重大项目的决策,可以避免在一些重大项目上犯错误,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容量等方面也可以提出建议,这对整个成都的环境保护都是一件好事情。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胡卫东也表示,提前介入,信息早知道、意见早提出,这对成都市以及成华区的新兴产业、科技发展也将会有很大的推动。
高校学者:要用微博空间听民意
“我们是成华区的子民,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不仅仅是区委、区政府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普通老百姓的大事情,与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谨慎决策、科学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龚灏表示,理工大学就在成华区,对重大决策提出合理的建议,是义务也是责任,只要有需要成都理工大学出力的,就义不容辞。同为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的黄寰也明确表示,对重大决策提建议肯定少不了听取老百姓的建议和声音。为此,他将通过博客、个人网页、QQ空间等听取普通市民和行业精英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发帖或“拍砖”。
据了解,受聘任的委员除了官员,还有28位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与专家以及企业精英。何立斌表示,在精心遴选聘任的28位委员中,既有享有很高声誉的行业专家,又有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著名学者,都是省内、市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公认的“高人”。他们将围绕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问题行战略研讨、对策研究,提供科学的咨询论证意见。
□专访
不要隔靴搔痒要的是直言不讳
聘任7名副局长、副主任与28位专家学者出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是做做样子,还是办实事?华西都市报记者在第一时间专访了成华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胜。张胜详细解读了决策咨询委员会是如何遴选出来的以及即将做的重大决策安排等。
如何遴选:
不要“放之四海皆准”的委员
华西都市报:聘请成都市级部门的副局长、副主任来成华区来出任委员,这个决定会不会惹麻烦?
张胜:接受聘任的市级部门领导都说这是个好事情,一举多得,从作出决定到聘请、上任整个过程,我们没有遇到麻烦。他们来(成华区)也没有觉得会对他们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华西都市报:成都市有这么多官员和专家,为什么会选这35位出任决策咨询委员?
张胜:在执行过程中,区委书记何立斌作出了明确要求,遴选委员要把握了三个条件:一要学有所长、知识渊博、善于思考,既要是行业的专家,又要是视野较宽的杂家;二要关心民众、乐于奉献,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奉献给成华;三要直言不讳、要言不繁,为了成华发展提意见不隔靴搔痒、提建议不穿靴戴帽。
华西都市报:官员们在这些委员中占有多大的比例?
张胜:学者占有30%的比例;官员们占25%的比例;其他行业专家占据45%的比例。
华西都市报:听说遴选的委员名单曾经被否定过?
张胜:是的,这里面是有故事的。最先报经区委常委会的名单,经过认真讨论,一些报上来的委员就被否定了。并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不符合遴选的标准。我们请这些熟悉成都,对一些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大型项目了若指掌、在政府职
能部门任要职的官员和权威专家、学者来任委员,就是不想做将来后悔的事情,不想做经不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的决策。我们要的就是直言、畅所欲言。那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专家,我们不要。对像在新成华大道、城北首席地铁RBD发展研究中作出成绩,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黄寰等专家也大胆聘用。
首要任务:
为驷马桥川陕路升级改造建言
华西都市报:在做重大决策时,成华区有没有咨询过这些入选“智囊”的案例?
张胜:肯定有,而且会越来越多!在成都“东二环高架是否可行”这个重大问题决策上,何立斌书记就带着我们咨询此次入选的成都市交委、建委等部门多位官员以及专家学者。
华西都市报:决策咨询委员会成立后,成华区会给他们安排什么样的任务?
张胜:何立斌书记已经明确提出,驷马桥、川陕路片区的升级改造项目,明年就要启动,这个项目就需要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们来提建议。驷马桥、川陕路片区长期存在脏乱差现象,对片区环境、区域形象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如何将这个片区打造好,不简单地照搬其他地方,这个不仅需要成华区官员们的智慧,也需要借助“外脑”,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们的建议就相当重要了。
华西都市报: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做什么?
张胜:凡是成华区的重大举措、大型民生项目、社会管理事务和关系社会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原则上都要经过咨询委员会论证与把关。 记者杨东摄影雷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