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版:互动·成都@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4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4日 ] -- 互动·成都@版 -- 版次:[ 022 ]
想进大学借本书看 押金2000门槛挺高
2010-12-04

  记者采访成都5所高校,发现各大学图书馆均是有条件地对市民开放

  近日,网友“rafa”发帖称自己回母校重温学生时代,却窝了一肚子火。进母校大门需要刷卡,他好不容易做贼一样混进大门,又因为“身份不明”被挡在图书馆门口;进餐厅吃饭,大师傅竟然“不收人民币”。“rafa”对母校有些失望,因此在网上发起“大学图书馆能否向市民开放”的投票,试图依靠“网友呼声”重返母校图书馆。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成都5所高校,发现各大学图书馆均是有条件地对市民开放,且开放程度不同。

  四川大学:对市民全开放

  市民进川大图书馆借书,需凭单位介绍信(加盖公章)、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办理借书证,中文借书室借书缴纳押金200元,英文借书室需缴纳押金2000元,服务费一年240元,工本费5元。每次可借3本,借阅期限为30天。借阅证办理时间为每周二、四下午。市民若只阅览不借书,则不用缴纳押金,其他手续不变。

  一年花费245元,办证提供材料2种,办证有时间限制。

  昂贵度:★★★★★便捷度:★★★

  西南交大:对市民全开放

  市民提供身份证和一寸照片,缴纳押金500元,工本费10元,即可在西南交大图书馆办公室办理借阅证。凭借阅证一次可借5本书,每次借阅时限为一个月,服务费一年50元。

  一年花费60元,办证提供材料

  2种。

  昂贵度:★★便捷度:★★★★

  西南财大:只对校友半开放

  西南财大校友凭身份证、毕业证、工作证和电子照片前往西财光

  “街拍”开街欢迎投稿

  亲爱的童鞋们,“街拍”栏目今日开街啦!拿起您的手机、相机、DV机,记录身边点滴、奇闻异事、美丽风景,并给我们投稿,一起分享“美味佳肴”!

  投稿方式:热线028-86969110;Q130069110;电子邮箱hxdsb86969110@gmail.com;发短信13880035050。

  华村校区文献中心,可办理终身图书馆阅览证,终身阅览证每年审理一次,审理需带以上三证。终身阅览证收工本费20元,不可以借书。

  一年花费20元,办证提供材料4种,办证有身份限制。

  昂贵度:★便捷度:★★

  电子科大:对市民半开放

  市民进电子科大图书馆看书,需花费5元钱办理临时借阅证。临时借阅证当天有效,可在图书馆看书一整天,书籍不外借。

  一年花费不定,办证无需提供材料。

  昂贵度:不定便捷度:★★★★★

  成都理工大:对市民半开放

  市民进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长期借书,可凭身份证办理临时借阅证,缴纳押金200元,工本费10元。临时借阅证一年一续,服务费每月10元,书籍不外借。市民临时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可凭借身份证到图书馆办公室开据证明,进馆看书抄资料,无需付费。

  一年花费130元,办证提供材料1种。

  昂贵度:★★★便捷度:★★★★

  水碾河有辆“炫”三轮

  成都水碾河某公交站旁,停着七八辆机动三轮车,其中一辆显得特别与众不同:红色、黄色的“玫瑰花”挂在顶篷上,红白相间的彩色布帘挂在后座两边,车上还不时传来动感十足的音乐。“花儿是我几个月前装饰上去的。”这辆机动三轮的主人张师傅说,在看了媒体上报道的装饰得很漂亮的公交车后,他受到了启发,于是决定为自己的三轮车重整门面。“在同行眼里,他们很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我却觉得很有乐趣。”华西都市报记者黄越摄影报道

  提问时间

  您想回大学看看书吗?

  毕业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被大学图书馆“扫地出门”?您有没有想回大学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您觉得大学图书馆应不应该向市民开放,开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现在成都的大学图书馆,有哪些已经向市民开放,效果如何?欢迎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28)86969110参与讨论。

  @

  网友发言

  1、

  大学图书馆被封闭,成都的文化之城由什

  么来支撑?大学,尤其是211大学,不是属于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大学,而是属于国家公共教育资源。大学坐落在这个城市,本身就是对这个城市资源的一种占用,大学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甚至餐厅都应该向全体市民开放。

  购书中心太过商业化,没有利润的书坚决

  不上架,冷门的学科书籍,在现在的书店根本找不到,而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动辄上百万册,大部分在睡觉,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如果医药方面的图书可以到中医药大学去借阅,民族类的可以到西南民族大学去借阅,交通建筑类的到西南交通大学去借阅,不是很好吗?

  大学图书馆道理上应该向全民开放,但人

  太多,都挤进图书馆,可能会影响到学校教学。

  我不太赞成市民进去,人多了对书的损毁

  也多,很多典籍需要好好地保护。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吴翠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