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2日 ] -- 要闻 -- 版次:[ 004 ]
川陕路双向8车道通车 成都北大门咽喉要道通畅了
2010-12-02
车辆在宽敞的川陕路上行驶

  川陕路改造工程预计本月底将全面如期竣工

  昨日,从成都市兴城投资公司传来好消息,三环路至新都区围成路8.36公里的双向8车道(蓉都路,也称川陕路)已实现全线通车。目前正在对慢车道和人行道、东侧10米的绿化带进行收尾工作。预计本月底,川陕路改造将全面如期竣工。

  曾经一堵就是半个多小时

  川陕路是成都市区北门进出城的主要通道,但一直以来,交通时常拥堵不堪,在严重制约了城北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新都、青白江、金堂乃至整个成绵经济带的发展。

  “这条路以前经常堵,就连拉病人的救护车都是寸步难行。”由于工作关系,司机老唐经常要在红星路与成都军区总医院之间往返,但经常堵在医院与川陕立交之间,“一堵就是半个多小时”。

  成都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曾做过统计,医院共有5辆急诊车,正常情况下每辆车每天出诊10次,一共能救50多个病人。但在经常堵车的情况下,每辆车一天能出诊5次都算幸运。

  作为成都北大门的主要进出城通道,川陕路曾经历过多次改造。2002年至2003年间,双向4车道改造为双向6车

  道,其机动车通行能力设计为5200辆/小时。但实际上,川陕路高峰时段每小时交通流量约为4350辆,且多为大型超长货车。加之沿线物流企业密布,每天在川陕路进出的客货车约3万余辆,川陕路交通时常陷入拥堵状况。

  2009年,川陕路再次进行改造,原来的双向6车道变成了4车道,各类行人和非机动车拥入机动车道,使本来淤塞的路道显得更加拥挤。

  现在道路加宽使车流畅通

  昨天,司机老唐再次驶上川陕路,突然发现原来经常堵车的地方居然不堵了,从青龙场到成都军区陆军总医院只花了约10分钟的时间。

  据成都市兴城投资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开始的川陕路改造,从三环路开始到绕城高速外侧的新都区围城路,全长8.36公里。改造工程把原来40米宽、双向6车

  道的川陕路拓宽至63米,形成了双向8车道以及两条非机动车辅道和人行道。

  目前,双向8车道的快车道已经全线通车,施工单位正在抓紧对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

  昨天下午6点左右,正是车流量的高峰期,可双向8车道已经形成通车能力的川陕路,虽然来来往往的大型载重货车流量依然巨大,但道路的加宽使得车流秩序井然。由于新建道路的标线、标识等交通指示标牌还没有来得及完善,偶尔有一两辆载重的大货车违章调头,也会阻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但不会造成拥堵的状况。

  不过,在川陕路与绕城高速交汇处,由于仍在建设中的收费站封闭了半幅4根车道,只有4根车道供车辆行驶,所以经过此处时仍然车行缓慢。

  华西都市报记者邓宇

  摄影陈羽啸

  同 步 播 报

  郫县红光下穿隧道本月底通车

  连接郫县红光镇广场路和红高路的红光广场下穿隧道,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将于本月底建成通车。

  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红光广场下穿隧道紧邻国道317线(老成灌公路),下穿老成灌路后从成灌快铁的两个桥墩中间穿过。“S”型的隧道北口连接广场路、南端与红高路相通,使红光镇与高新西区快速连接。红光广场隧道设计为双向4车道,柏油路面、标线等已经完成,几名工人正在对隧道墙壁进行最后的粉刷。

  据施工现场的负责人介绍,红光广场隧道于今年1月开始建设,全长912米,其中隧道长300多米。它的建成通车不仅可以使车辆从红光镇快速驶往高新西区,更能减轻上方老成灌路的车流压力,使其形成持续的通过能力。

  目前,建设单位正在抓紧对隧道泵房、配电房、绿化带等扫尾工程的施工,“最近将对工程进行验收,估计在这个月月底就能通车”。

  华西都市报记者邓宇摄影陈羽啸

放大 缩小 默认